Q: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A:大家平常说的“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可以分为两类,即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虽然这两种类型有时会被笼统称为“母乳性黄疸”,但其实,二者的发生时间、发生机制都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母乳喂养性黄疸大多发生于生后1周内,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生后早期喂养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不足、胎便排出不及时,从而造成胆红素排出延迟和重吸收增加。由于发生时间与生理性升高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重合,因此这种类型的黄疸往往不会被单独区分诊断。应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增加喂养量。一方面让新生儿多吸吮以刺激母乳分泌,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提高母乳喂养效率。如果妈妈因为某些医学原因暂时不能母乳喂养,也要及时添加配方奶以保证摄入足够的奶量。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1周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这种情况的孩子,绝大多数胆红素数值不会特别高,但是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到生后个月才能完全消退,停母乳2-3天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黄疸减轻。多数学者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

Q:为什么会发生母乳性黄疸

A:母乳性黄疸发生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有观点认为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干扰胆红素代谢有关,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由于发生机制不明确,所以母乳性黄疸目前并没有确诊的方法,只能由医生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日龄、胆红素的数值、黄疸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规律、孩子的精神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母亲孕期和孩子新生儿期的疾病情况等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因此,母乳性黄疸其实是一个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经过分析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所做的一个可能性的判断。

Q: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A: 不会的。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重吸收增多,而不是自身产生过多。其发生的时间通常在2周后,此时大脑的屏障功能更完善,胆红素不容易侵犯到神经。

Q: 母乳性黄疸如何诊断?

A: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且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母乳性黄疸属于排他性诊断,一定要排除其他疾病才诊断。因此如果黄疸没有消退,定期到医院看看很有必要。有很多疾病都可能早期仅表现为持续黄疸不消退。如果胆红素值持续明显的增高,高于15mg/dl,甚至伴有进食减少、腹胀等,就要及时就诊,排除异常,并严格遵医嘱治疗。

Q:得了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A: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应鼓励宝宝多吸吮增加泌乳量。家长可提前学习正确的喂养知识,提高母乳效率。如果母乳分泌量不足或妈妈因为某种疾病不能喂养,就不要盲目追求纯母乳,应及时添加配方奶喂养。对于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和频率而得到缓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吃多排,定期监测经皮黄疸数值即可。

只要宝宝进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并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黄疸的原因(缺氧、感染、药物、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一般不需要停母乳,无需要特殊治疗,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即可。

Q:母乳性黄疸如何护理

A:加强喂养,多吃多排,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家里光线不要太暗,包被以及宝宝衣服以淡色为主,避免影响观察。此外,还可以租赁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器,监测宝宝经皮胆红素数值。

另外,平时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一般大便颜色为黄-绿色。如果大便颜色愈来愈淡,甚至变白,再加上皮肤突然又黄起来,色泽晦暗,要考虑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就必须去医院就诊。黄疸并不可怕,做好观察,及时就诊。母乳性黄疸更加不用过多的担心。

Q:得了母乳性黄疸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A:可以的。母乳性黄疸通常对身体没有危害,一般不需要停母乳。停母乳带来的是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但要注意监测胆红素情况,若明显增高需及时就诊排除有无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升高。

Q:母乳性黄疸能不能打疫苗

A:事实上,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孩子来说,只要一般情况好,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影响预防接种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的疫苗接种点都对胆红素数值有严格的要求,超过一定数值就不给接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区负责接种疫苗的人员并非专业儿科医生,无法准确判断孩子的黄疸是不是母乳性、有没有严重合并症;另一方面,黄疸在下降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波动,如果恰好在接种完疫苗之后出现了黄疸加重,那就很有可能被认为与疫苗相关,因此接种人员也会倾向于等黄疸消退后再给接种。

如果孩子经过儿科医生检查,考虑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都很好,只有胆红素高于社区要求的指标,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尽量跟接种人员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及儿科医生的诊断,同时告诉他们你已经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也清楚黄疸有可能会暂时加重,不会归咎于疫苗。沟通的过程一定要温和、理性,避免情绪激动,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文:新生儿科 包涵/主治医师

审校:新生儿科 龚小慧/主任医师

作者简介

包涵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2011.8工作至今,完成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擅长儿内科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呼吸支持、早产儿营养及循环检测和管理,新生儿换血术及亚低温治疗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龚小慧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生儿危重症生命支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

承担上海市科委课题多项。近三年来在新生儿危重症领域及肺的发育医学专业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11篇,包括BMC Nephrology,Biosci Rep, Exp Lung Res. Int. J. Biol. Sci,BMC Pulmonary Medicine等。

编辑:龚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