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集合了中国古代对于天地组成的所有元素:从地下挖掘的瓷土(土)、融入在水中塑形(水)、含有矿物质的釉质(金)、用木柴去烧制(木)、在烈火中的焕然重生(火)。一件瓷器,涵盖了金木水火土的所有特质而呈现在我们眼前,但它的气质,又如同美玉一般温润无暇。中国人历经千年,穷尽所有的办法完善着这种温婉的一切,直至宋朝的时候,这种极致的审美达到了顶峰。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无比绚烂的王朝,但是绚烂之光则伴随着黑暗之痛。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亡国,让这个梦华中原荡然无存。虽然在将近一百年后汉人重新建立了新的朝代,但那种难得的文人气质已经烟消云散。人们自然怀念那个经济与文化并肩发达的时代,所以这种怀念也渗透到了国家的各个角落。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自然延续着对于那段时光的追忆。无论是汉人政权的明朝,抑或是满洲政权的清朝,对于宋代瓷器的模仿,从未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的瓷器注重造型和比例,不同于后世青花瓷的艳丽,也不同于其它彩瓷的繁复。有着极高审美情趣的宋朝皇帝,在整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双重发达的时代,造就了中国瓷器史上最为绚烂的篇章。而传说中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中的清雅脱俗,流年经典,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瓷器的时候,也只需惊鸿一瞥,便能初现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贯耳瓶,造型来源于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故名。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官釉贯耳尊,为南宋时期的陈设品,方型口,腹部圆鼓,高圈足。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稳。颈部微凸起两道道弦纹,两侧对称饰两筒形耳。通体施官釉,素面,胎质厚实,釉色润泽,以釉色取胜,釉面开稀疏大纹片,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其釉面莹润肥厚,精光内敛,隐而不露,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这种含蓄沉静的美更加符合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瓶口和棱角转折处釉层较薄,呈现出浅紫胎色。底满釉,底足露胎处为铁黑色胎骨,乃典型“紫口铁足”之证,增添古朴稳重之感。本品造型端庄隽秀,釉色温润肃穆,釉质莹润肥厚,开片疏朗,古朴雅致,若点缀案头,将美不胜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时代,由于活字印刷与指南针的发明,中国的文字被更多的人阅读,从而科举仕途;中国更多的船找到了方向,从而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也随着船舶漂洋过海,与茶叶和丝绸一起,将中国的经济推向世界的前端。也许宋朝的皇帝在欣赏把玩这些瓷器的时候,根本想不到,他自己的中原帝国,将会是那样凄惨的下场,也不曾想到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亦得以在保留下来的这些器物之上,见证那一千多年前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和最灿烂的文化。

此瓶为宋官窑白釉描金刻字贯耳瓶:口微外撇,粗颈较长,颈部凸起两道眩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丰满,瓶身描金刻字,有圈足,微外撇。通体开片稀疏,纹片纵横交错,自然美观,别具一格,南宋官窑瓷器为宫廷所垄断,且贯耳瓶属皇家陈设或礼器类用瓷,整体线条流畅分明,做工精细、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