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11月13日,正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席东盟全球对话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了大约为时45分钟的正式会谈。这也是日韩两国首脑时隔三年后举行的第一次正式会谈。此举虽然可以看作是日韩关系缓和的风向标之一,但其背后复杂的因素以及变数也是不容忽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应该指出,这次日韩首脑正式会谈,既有美国推手的作用,也有东亚地区紧张局势的压力,也有两国彼此之间的相互需求。众所周知,美国在亚洲诸多的盟友中,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是居于前位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日韩在历史问题上的纠结,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侵略朝鲜战争期间强征劳工的问题,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两国关系逐渐冰冷起来。为此,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同为盟友的日韩两国的对立,特别是高层交流的中断,一定会影响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也会削弱美国在两个盟友中的“盟主”地位。为此,近年来美国不惜采取种种手段,急尽撮合之能事,发挥域外大国的作用,逼迫着日韩两国缓和关系。可以说,日韩两国此次首脑会谈,美国构成了重要的外压条件之一。

此外,朝鲜近期不断在试射导弹,让美日韩三国都感到不同程度地紧张。他们因此渲染“朝鲜威胁”,推测朝鲜未来有可能进行核试验,把紧张的空气不断地推高搞浓,一方面让日韩两国无法疏离美国,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到彼此的对立将导致无法面对“共同的敌人”。在这种应对所谓“共同的敌人”的背景下,产生了日韩关系缓和的内在驱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着中国的强势发展,美国自身希望遏制却又力不从心,冷战霸权期间形成的“我来做主,你们买单”的思维引领美国要在东亚地域不断地拉盟友、拉圈子。美国希望早日构成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下的美日韩三角同盟。由此形成牵制、遏制中国向前发展的“地区合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不再坚持强征劳工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同意日韩两国外交部门加快磋商,力争就早日解决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这次是“后退了一步”,韩国是“赢取了一步”。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岸田文雄政府“后退”一步,势必在日本国内激起强烈反弹,导致日本政界的对韩外交政策出现不同阻力,甚至呈现出一种对韩外交的分裂。而韩国在“嬴取”一步以后,绝对不会就此收兵,还会步步前行,争取利益最大化。正因为这样,这次日韩首脑正式会谈,虽然向两国关系缓解迈进了一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国之间“历史认识问题”这个重要障碍。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韩这次首脑会谈中,一方面“就强化日美韩三国的安保合作与威慑力达成了共识”,另一方面“确认将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展开合作。”后者的原因是“考虑到美国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而力图团结民主主义国家,所以日韩也将推进法治、遵守规则等维持国际秩序的合作。”

通过树立外敌、树立假想敌,凝聚彼此之间的合力,是美国霸权主义外交的“老套数”,这次也是依然如此。关键的问题是设想可以是一方面,能否实现则是另一方面。如果美日韩的合作能够关乎东亚地域国家与地区的核心利益,就能够顺利发展。反之,这种合作还会被“四两拨千斤”地拆解、化解、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