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7%-10%,即每年有100多万早产儿出生。由于先天发育不成熟可能带来众多健康问题,早产儿这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学术主任、主任医师高喜容介绍,我国把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宝宝称为早产儿,这些宝宝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由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且胎龄和体重越小,发生疾病及死亡的机率越大。

早产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薄,容易发生低体温。二是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缺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长期氧气治疗可能出现肺部纤维化,导致慢性肺疾病。三是吮奶及吞咽能力较弱,胃肠蠕动慢,容易腹胀和消化不良,甚至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四是肝脏不成熟,黄疸时间长且程度重,出血风险高,同时容易出现血糖过低而发生休克、低蛋白性水肿。五是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量少,而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合成不足,容易发生感染。六是铁及维生素A、D等储量减少,易引发相关营养缺乏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喜容在随访门诊为定期随访的早产宝宝做检查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关注,就是早产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这也是影响未来生存质量的关键。”高喜容表示,早产宝宝脑部血管更加脆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伤,从而引发脑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甚至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宝宝的生存质量。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守住孩子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高喜容呼吁,脑损伤的康复黄金期是1岁以内,但由于早产宝宝活动较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做好生长发育的科学监测,有问题早发现,避免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1岁以内的早产宝宝需按照1、2、3、4、5、6、8、10、12月龄的频次定期随访;1至2岁区间,保持3-6个月一次的频次,3岁以上保持一年一次的频次跟踪随访。随访过程中,医生也会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随访时间。

【健康小贴士】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宝宝神经发育异常?

宝宝经常“打挺”,手脚很有力;满月后,头老往后竖不起;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手仍紧握、拇指内收,5个月手臂不能支撑身体,6个月仍有尖足,7个月不能发ba、ba、ma、ma的音,8个月不能独坐;以及日常有手和头频繁抖动,或者整日哭闹、太安静等,发现宝宝有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姚家琦 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