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地人的话儿说,带提土的那个“叚上”的大船屋叫“72间房”,“塅上”那个小船屋叫“36间房”。当然,你千万别较真,还给他一间间地去认真数。这就是个说头,无非是往“天罡”“地煞”上靠,增加点儿神秘感罢了。

“塅上”现在亦称“下尧坊”,“塅”,读音按“某某秀才读半边”的读法就行,意思是指较大面积的平地儿。

从大船屋这边走过去,大约有一里地左右。我没动车,就势走了过去。古村落的寻访中,一般距离不十分远的话,我习惯这样,因为在乡间漫步,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舒服的享受。

当视野里出现“塅上”那片屋宇后,我发现走过去其实既有近路也有远路。我选了远的,因为我发现了疑似“水口”,“塅上”也就是“下尧坊”的“水口”。

后来证明多走几步路非常值得,那个“水口”实在太漂亮了,漂亮到我竟舍不得一带而过,准备单独给它列一篇。

多绕的这点儿路,基本上等于走了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沿路插到村里时,见到的第一幢老宅,是双联的三进厅堂“大夫第”和“瑞蔼居”。

这幢房子的山墙也有一条明显的折线,乍一看,曾以为它就是“小船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宅都是挂牌的“江西传统建筑”,右边这幢是“瑞蔼居”,门楼较为简洁,家里有人,问过,是刘家人在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边这幢是“大夫第”,从山墙上看,自二进的马头墙开始,也同样有一条明显内收的折线,所以很容易给人以“小船屋”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门紧闭进不去,但漂亮的门楼石雕依然值得细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宁宅,与“大船屋”宅主同宗,一样的“大夫第”,一样风格的精美石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门楣上如此密集的门牌,我的理解是,土改时,这幢大宅曾被没收,然后分给了数家贫下中农居住,一延几十年。直到近年,村民建了新居,加之开发旅游所需,村里才收了回来,这也是它之所以大门紧锁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意观察,它门楣的楹联,仍是“文革”初期流行的标语,副统帅的手笔——“大海航行靠舵手……”。

五十多年过去,楹联红漆底色虽已褪尽,黄漆题字依然醒目。这本身,就几近成了文物。

绕宅一周,“大夫第”不愧为宁氏一宗,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包括山墙另辟的小拱门,以及拱门额上的“吞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夫第”、“瑞蔼居”之后,又有并列的两幢老宅,左为“大夫第”,右为“儒林第”,右侧另有跨院“余庆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夫第”不用问,肯定亦是宁氏家族的,门楼石雕风格与其他“大夫第”毫无二致。

而“文革”楹联,保存得较之前一幢,则更为完整和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为“儒林第”,门虽开着,但没遇到主人,不知端底。看门楼石雕风格,显与“大夫第”并非一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院“余庆居”建筑已大半垮塌,仔细端详门楼的石雕风格,似与“儒林第”同属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回初见的“大夫第”、“瑞蔼居”,在其之前,则是另外一幢联体的庞大宅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前石巷狭窄,石板路磨出深深的凹陷,巷内四门并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凝禧”宅,门闭不得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邻的右侧是幢小拱门的二层楼,分析应为“凝禧”宅的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幢为又一个“儒林第”,亦大门紧锁不得入。其右侧亦为一幢拱门偏院,应该也属“儒林第”一家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访至此,已觉有些审美疲劳,遂退去。事后得知,这些老宅里面并无“小船屋”,也罢,算是给以后的寻访留个念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访于202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