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赣江东岸,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是南昌标志性建筑物。滕王阁为后世所知,不在于李元婴,也不在其多雄伟,而是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其《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让滕王阁成为永远之经典。得益于王勃而“爆红”的滕王阁,修建后多次经受战火破坏,如今所见到的滕王阁不是“原汁原味”,而是建国后重新修复。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赖汉英率兵攻打南昌,湘军鼻祖江忠源为了阻止太平军进攻,纵火焚烧滕王阁等建筑物,毁坏了这座古迹。在此,笔者就来说说,南昌之战:湘军鼻祖江忠源火烧滕王阁,太平军3次炸毁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3年6月,为夺取赣江平原、鄱阳湖平原产粮区,充实天京城粮食储备,杨秀清决定将西征重点放在南昌。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率万余兵马西征,迅速拿下芜湖、池州、安庆、南康、彭泽,兵锋直指南昌。此时,南昌城内人心惶惶,170多位官员外逃,巡抚张芾欲哭无泪。为抵御太平军,江西巡抚张芾将路过江西去“江南大营”效力的江忠源拦下,让他来主持南昌防务。《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载:“一切战守事宜,悉听岷帅节制”,岷帅,也就是江忠源。为何让江忠源来守卫呢?江忠源,湖南新宁人,第一个率湖南团练出省作战的湘系悍将,号称“湘军鼻祖”,其编练“湘军”,比曾国藩还早两年。1852年6月,全州蓑衣渡一战,击杀太平军数千,南王冯云山阵亡,江忠源一战成名,成为咸丰皇帝的“救火队长”。能力强、经验丰富,江忠源成为南昌实际守卫者,与赖汉英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3日,江忠源抵达南昌,开始部署防务事宜。对付太平军“穴地攻城”战术,江忠源很有经验,就是焚毁城外民宅、商铺、店面、道观、寺庙、楼阁等建筑物,阻止太平军挖掘地道。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南昌标志性建筑物,自然免不了被破坏。《太平天国资料》载:“外城凡三里之地,民房焚化一尽,甚属惨烈”,滕王阁、法华寺、天寿寺、天空寺、圆觉寺等古迹,“类不胜数,皆焚毁殆尽”。为了阻止太平军,江忠源焚毁古迹,毁灭传统,也是一种罪恶。有意思的是,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痛骂太平军毁灭传统,殊不知,湘军鼻祖江忠源,更加过分。24日,赖汉英率7000兵马抵达南昌,水陆并进,炮击城墙,并登岸灭火,与江忠源部湘军激战。太平军登岸灭火,但为时已晚,除文孝庙外,其余全部被焚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城外建筑掩护挖掘地道,但太平军并未放弃“穴地攻城”战术,赖汉英让将士在德胜门外挖掘地道,准备爆破。26日,江忠源为破坏太平军地道,让李光宽率400兵马出击,围攻太平军,遭遇曾天养部埋伏,李光宽被斩杀,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击败出城清军后,太平军继续挖掘地道,于29日完工,并顺利爆破。随着一声巨响,德胜门城墙被炸毁数丈,但太平军记错地雷数,以为还有第二次爆破,故而没有立刻杀入城内。待反应过来时,江忠源已经组织清军救场,一边利用枪支射击太平军,一边修筑城墙,守住了南昌。第一次爆破城墙,没能杀入城内,太平军继续挖掘地道。文孝庙也挖地道,掩护德胜门部队进攻,“穴墙为孔三级,环列枪炮”。对此,江忠源派兵缒城而下,准备焚毁文孝庙,但太平军早有准备,清军被杀败,文孝庙得以保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营不敌太平军,江忠源再次赶来救场,指挥所部湘军反击。但是,太平军早有准备,当湘军云集德胜门时,第二层地道爆破成功,湘军死伤惨重。接着,60余岁老将曾天养率部杀入缺口,湘军被炸伤过多,难以抵御。不出意外,太平军这次应该能拿下南昌,顺利实现西征目标。但是,意外还是来了,太平军炸毁城墙后,刮起北风,火势从城内向外燃烧,形势对太平军不利。此时,马济美、戴文澜、张金甲等率兵赶来增援,与城内清军夹击攻城太平军。双方激战多时,火势越来越大,清军增援部队也越聚越多,赖汉英只好下令撤兵回营,第三次攻城又失败了。3次炸毁城墙,太平军却没能杀入城内,赖汉英很恼火。为此,他将注意力集中到打击援军上。29日,太平军引诱马济美出战,而后设伏,将其击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次攻坚失败,赖汉英决定改变战术:攻坚为辅,拒援为主,并派曾天养出击南昌附近个州县,肃清南昌外围。如此,南昌之战第一阶段结束。此战,赖汉英率军围攻南昌城,滕王阁被湘军鼻祖江忠源焚毁,成了牺牲品,可惜了。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