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3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凡在《文史知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随笔文章《淝水之战说谢安》,谢安是东晋名相,曾经以八万精兵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国八十万大军,名声大振,为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又延续了三四十年的寿命。

蒋凡教授在文章开篇介绍到,谢安在担任宰相期间,因为知道自己侄子谢玄擅长练兵,于是向朝廷推荐谢玄担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训练了一支精锐北府军。公元383年,北方氐族首领苻坚建立的前秦国,统一了北方地区之后,南下攻打东晋,希望可以灭亡东晋,统一全国。东晋以谢安为总指挥,谢玄为前军都督,率领八万精锐兵马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败退回北方的时候,兵马都不到十分之一了,然后之前被前秦过武力征服的北方各个势力,趁机造反作乱,北方地区再次陷入分裂,东晋军队趁乱收复了徐州兖州,青州,豫州等之前丢失的地盘。

蒋凡教授写了一件事,唐朝编写的史书《晋书》记载,淝水之战交战的时候,谢安在跟客人下棋,一点都不慌,后来前线传来战报,说大获全胜之后,谢安也是一脸的淡然,“举止不异于常”,但是客人走了之后,却开心得很,甚至连木屐齿断了都没发现,“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晋书》嘲讽谢安这就是装X,太虚伪了,“其矫情镇物如此!”认为谢安的胜利只不过是撞了大运,并不是必然的。

但是蒋凡教授却觉得史书应该尽量客观评述,这样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评论,甚至阴阳怪气的嘲讽别人,实在是太要不得了,历史上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就曾经在《资治通鉴注》里面替谢安打抱不平,反驳了《晋书》说谢安矫情虚伪的言论。而且蒋凡教授认为谢安在淝水之战获得胜利,是必然的,绝对不是靠运气,蒋凡教授列举了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心理战的胜利,当时前秦国80万大军打过来,东晋朝廷从皇帝到官员,全部都慌了,不知道怎么办好,而谢安作为主帅,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慌张的样子的,主帅镇定自若,那些将领跟士兵才有信心。

第二,谢安在大战之前,统筹东西两线,处置得当,古代攻打江南,必须要先占据长江中上游地区,顺着长江水一路往下,而长江中游地区的荆州刺史桓冲,虽然是野心家桓温的弟弟,但是桓冲却没什么野心,是一个很不错的队友,一直都很配合谢安的调遣。

第三,深谋远虑,布置得当,主要就是谢安未雨绸缪,提前让谢玄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北府军,事实也证明了,谢玄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谢安知道前秦军队其实是苻坚用武力强行征服的各个民族士兵,还有一些是投降的东晋军队,前秦大部分士兵将领其实不是真心臣服的,那些汉族将士甚至暗中跟东晋来往,传递消息,所以谢安其实对双方的情况都非常了解的,而前秦却不知道东晋的具体情况。

最后蒋凡教授总结到,谢安在大战时期的镇定表现,并不是《晋书》写的矫情装X,而是工作的需要和自信的表现,而客人走了之后,屐齿断裂还没发现,只是他内心高兴的自然表现,说明谢安不是戏台上演的那么神乎其神,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