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广平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义为利”“急公好义”“舍生取义”“义薄云天”等颂辞,不仅倡导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利他”关系,更深度提示了以慈善为内核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创立于宋代,繁盛于明清的江南义庄,正是这一慈善文化的生动体现和独特标识。
北宋年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彪炳史册的范仲淹,于公元1050年在平江府创办了范氏义庄,揭开了我国民间慈善机构参与社会救助的崭新一页。无锡义庄,首推华氏,经华守吉和华燠、华辉、华勋三个儿子协力创办后,历经数代,至华麟祥、华云父子,华氏义庄规模已为无锡之最。清乾隆年间,华进思捐田千亩,续创义庄,史称老义庄。道光年间,华存恭、华存宽、华存吉三兄弟受父亲华清莲之托,筹良田千亩,创办新义庄(怀芬义庄)。历经战乱,艰难维持,至华鸿模而华铎之,义庄持续扩建,规模空前。
在江南义庄中,华氏义庄持续兴办400余年,其数量规模均居前列,被历世赞誉为“江南第一义庄”。无锡义庄,在1918年时共和有29姓、44处。至1947年,有28姓,41处。通过对华氏义庄为标识的江南义庄文化的考察研究,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择其要者,有如下几点:
其一,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何其重要。华氏家族有宋以降,由义仓而义庄,形成了敦亲睦族、从善如流的良好家风。而且,不事张扬,不求闻达,不受朝廷旌表,举世称颂。华清莲“勇于义举,心悯贫宗,非为邀名之典,故遗命职等,嘱咐谆谆。”以善为美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形成华氏义庄之所以经久不息的精神基因。引申为家国情怀。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正国清”良好的家风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时代精神。(华氏家谱有家风专辑《虑得集》实属罕见)
其二,秉持理念,久久为功何其重要。华氏家庭,慈悲为怀,共襄善举,多为累世相继,祖孙三代接力而成。由华守吉而华进思的老义庄,继而华清莲而华存宽、华麟祥的老义庄,莫不如此。华守吉、华清莲都有临终嘱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出名的华氏义庄都是华氏族人在并不富裕,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筹划、倡导的,然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从500亩的半庄到1000亩的全庄,终成夙愿,泽被乡里。
其三,遵纪守规,制度保障何其重要。华氏义庄建成伊始,即订立制度,按章办事。如华氏老义庄专门制订了《义庄条约》并报官方批准备案。条约内容详备,职责清楚,赏罚分明。如第一条为“专责成,以固义田”,明确规定义庄设董事一人,司事二人,均须由品行端方者担任,任期三年,如有侵挪公有资产等行为,随时更换,以确保义庄资产不受损失。
华氏新义庄的规章比老义庄更详细周到,为《议约十八则》。另有名人撰专文记载义庄创建和办事经过,以表彰善举规范行为。如《无锡华氏义庄记》《华氏新义庄记》,再如乾隆十四年(1749)内阁学士、军机大臣汪由敦为华进思捐置义庄一事而撰写《义田记》,赞颂华进思之功绩。华进思曾孙一支捐田创设“永义庄”,将义庄田单入县府保存,由县府立案给贴刻碑公布,永禁族裔儿孙兼并倒卖。
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不仅确保了华氏义庄数百年业持续运行,于当代廉政建设仍有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本文为2022年11月江南义庄文化(荡口)研讨会专稿
作者简介
李广平,文史专家,《惠山人文》丛书执行主编,惠山区政协原协理员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大都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