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诚然,一个家庭的好坏,不是一代人决定的,是三代人努力的结果。
很多家庭,想尽办法打造豪宅,留下巨款,只要一个败家子,就可以让其化为乌有。
家庭富贵的关键,还是“人”的因素。正所谓,事在人为。
从长久来看,祖辈高配格局,父辈低配生活,晚辈优配资源,百年无忧。
01
祖辈的格局,决定家业的方向。
北宋,有一个叫朱文翰的淄州长山县人。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进士,做了平江府推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寺院烧香,遇到了一个可怜的女子谢氏,其丈夫早亡,还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朱文翰接纳了母子俩。这个孩子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的母亲认为,把孩子送去学医,很快就能够养活自己。朱文翰不同意,坚持送范仲淹去读书。
把握了读书的大方向,范仲淹的人生路,就有了雏形。
晚清的曾国藩,一举成名天下知。其读书的路,也是爷爷曾玉屏设计的。
爷爷曾玉屏靠种地,发了点小财。却是各种文书上,吃了很多亏。因此,他决定送子孙都去读书,不要做睁眼瞎。
古人留下一句话:“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个人的因果,是上半生努力,下半生享福;一个家庭的因果,是一代人努力,几代人接力,在往后的某一代,出现结果。
家庭的大格局,“肯定是百年大计”,而不是急功急利。
我们看农村的果园,树林,都是几代人接力做好的。有的房子,也被称为“祖屋”。
就是愚公这样的普通人,为了家庭的未来,决定把大山搬走,他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农村有句土话:“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
把家庭放到天地之中去考虑,那就会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祖辈的格局就会影响深远。
古人让子孙读书,就是顺从了科举制;现在的人让子孙学技能,也是看到了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让子孙学外贸,是看到了全球的经济状况。
祖辈的格局,如一面旗帜,几代人都不会迷路;如星星之火,要几代人去发扬光大。
02
父辈的生活,决定家业的留存。
范仲淹在继父的安排下,吃尽了求学的苦。
因为家庭不够富有,他常常是一碗粥,吃一整天。留下了断齑画粥的典故。
范仲淹做官之后,仍旧是节俭的典范。他在文章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得到了什么,不会洋洋得意,失去了什么,不会懊悔。在得失之间,有了一定的结余,就好了。
在苏州做官的时候,他买了一处宅院。有人说,这是风水好的地方,必出大官。
范仲淹赶紧把宅院变成了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读书,走出去。
有风水先生看了其母亲的坟地,说:“这是断子孙的地方,应该迁坟。”
范仲淹摇头,说:“若这个地方很不好,就让我来承受恶果吧。”不仅节约了迁坟的费用,也体现了范仲淹的受苦能耐。
同样,曾国藩做官之后,和妻子过简朴的生活,写信给老家的兄弟,不要奢靡。
他的俸禄,也是一小部分用来家用;缺钱的日子,也不占用公家的钱——“荫亭归,余寄百五十金还家,以五十周济宗族。此百金恐尚不敷家用,军中银钱,余不敢妄取丝毫也......”
范仲淹和妻子一起节俭,把剩下的钱,建立了范氏义庄,专门接济穷困的族人。
曾国藩用剩余的钱,在老家修建了藏书阁,让大家庭里的人,知书达理。
一个好的家庭,一定有节俭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是中年父母最要带头的。
给孩子们大量的钱财,他们会懒惰,奢靡。不如孩子们好的习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量入而出。
家业留住了,可以成为后续投资的资本,也可以去资助他人。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03
晚辈的创新,决定家业的生命。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到了晚辈这里,世界斗转星移,也许祖辈的顶层设计,不太那么好用了。父辈留下的钱财,也会贬值。
晚辈就要积极改变,推陈出新。把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能够物尽其用,那就人人大有作为。
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都成了国家栋梁,也持续把范氏义庄做大做强。在子孙的努力下,义庄延续了八百多年。
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担任过宰相,因为清廉,称之为布衣宰相。
《范仲淹传》记载:“一门父子,五传传世,光耀门楣,千古流芳。”
曾国藩的儿子,也颇有成就。
儿子曾纪泽在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拥有“经世致用”新思维,在收回伊犁中,做出重要贡献。
人是有生命的,需要常常更新,才能生机勃勃。
家庭的事业,也是有生命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为晚辈,拿到了上几代人的东西,就应该思考,如何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
把家业放到时代的浪潮里,就能够调整方向,抓住新机遇。比同龄的人,成功的速度更快。
04
一代富,不算富,代代富,才算富。
一个家庭,应该做好“搭配”的工作,就算是微小的物品,有了搭配的地方,也能产生价值。
顺着祖辈的格局,方向对了,脚步笃定。
顺着父辈的生活,钱财留下了,家底厚实。
顺着晚辈的创新,家业发展了,就能永续。
一代人托举一代人,一代人传承一代人,富贵源远流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