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他6岁即位,24岁驾崩,在位18年。顺治帝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14岁亲政后,革除前朝弊端,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努力维持社会稳定,是清朝一位颇有作为的明君。但他却英年早逝,在24岁的年纪匆匆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如果你了解了他的人生历程,你就会明白,他能活到24岁已是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没有立太子的情况下突然去世,朝中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八旗诸王皇位之争异常激烈,最终演变成皇长子豪格和皇十四子多尔衮之间的竞争。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在诸皇子中地位最高,多尔衮骁勇善战,军功累累,双方势均力敌。最终多尔衮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及平衡各方势力,提出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崇德八年八月,只有6岁的福临登上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拥立福临在燕京登基,并以摄政王身份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制度政策,他打压对手、排除异己,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朝中一手遮天的实权人物。他的身份也从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变成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独断专行,凡国家大事都不与福临商议,虽然他的身份是摄政王,但却拥有皇帝的实权,而身为皇帝的小福临其实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临对多尔衮长期专权十分怨恨,在这种压抑、郁闷、被忽视的环境下,福临长到了14岁,到了亲政的年龄。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狩猎意外死亡。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福临在太和殿宣布亲政。

顺治亲政后,首先做的就是清除多尔衮势力。他发布诏书列举了多尔衮14条罪状,对多尔衮掘墓鞭尸,废弃多尔衮的执政措施,清除了多尔衮的亲信,起用被多尔衮罢免的大臣,为多尔衮迫害的亲王、郡王平反。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巩固实力,他还改革了八旗制度,自己独掌三旗,并拉拢八旗王公和忠于自己的亲信。为了防止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过大,他还仿明制设立了内阁。

多尔衮摄政时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全国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威胁着清朝的统治。面对此种形势,顺治采取“剿抚并施”的政策以缓和民族间的矛盾。他还非常重视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实施满蒙联盟的基本国策,并通过封官晋爵、保留特权、设立盟旗、厚赐联姻,与蒙古建立了坚实的友好睦邻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交上,顺治时期,清朝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保持了友好关系,对俄罗斯一方面保持文化交流,一方面坚决抵御沙俄的边境入侵,确保东北地区的安全稳定。

顺治善于思考、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子集、诗文曲赋,通晓古今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饱学之君。他特别仰慕汉文化,尊重儒家思想,他自己虚心学习汉文化,大量的汉文书籍让他悟到了治国安民的道理。所以,他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拉拢汉人,提高汉官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的融合。

在顺治的后宫嫔妃中,大多数是蒙古或者满洲女子,她们几乎个个目不识丁,无法与熟读经史子集的顺治心灵相通,直到董鄂氏的出现,才让顺治觉得他找到了一生所爱。据说董鄂氏是顺治弟弟博穆博果尔的妻子,他在弟弟死后将董鄂氏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鄂氏貌美贤淑,饱读诗书,因为从小跟随父亲在江南生活,她的生活方式、服饰打扮和思想学识与当时的满蒙女子完全不同。她与顺治两人志趣相投,顺治对她也百般宠爱,甚至想要为她废后。

董鄂氏曾生育一子,但不久小皇子就夭折了。丧子之痛让本就身体孱弱的董鄂氏更加雪上加霜。公元1660年,心力交瘁的董鄂氏病逝,年仅二十一岁。失去董鄂妃的顺治悲痛欲绝,精神几乎崩溃,他的情绪开始变得失控,做事情也越来越极端,他寻死觅活,不顾一切,孝庄太后不得不让人日夜看守着他,唯恐他想不开自杀。

董鄂妃的离世让顺治帝身心遭受巨创。在董鄂氏死后第三天,顺治下令全国服丧,并为她建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一百零八名僧人诵经。他甚至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想要舍弃江山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在佛法师父玉林琇的劝说下,才打消了出家的想法。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在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皇帝也于养心殿驾崩,享年24岁。《清实录》中记载,顺治帝初二患病,初六病情突然加重,初七凌晨病逝。书中对顺治帝死亡情况的记述只有11个字:“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没有详细说明死因。

为什么贵为天子、年纪轻轻的顺治突然撒手人寰?他的死给后世留下了太多谜团。这些谜团我们可以在顺治帝临死时留下的遗诏中看出来。顺治帝去世前一天,他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入养心殿面谕遗诏。遗诏中顺治帝列举了自己平生的14条罪行,表达了对大清以及母后的愧疚,还有就是即将脱离苦海的解脱之情。

清史学者孟森先生经过详细考证,认为顺治帝是死于天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帝在位的18年里,前8年由于多尔衮独揽大权,他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里,处境危险,任人摆布,他压抑、痛苦、担惊受怕,加上顺治帝与自己的母后孝庄太后长期不和,这些因素造成了顺治帝高傲自尊、任性敏感、情绪多变、多愁善感的性格。他14岁亲政后,每天日理万机地处理大量繁重的朝政事务,对于一个10几岁的孩子来说,肩负着大清兴衰存亡的重大使命,令他不堪重负。所以,他长期失眠,神经衰弱,特别是他最宠爱的董鄂妃不幸离世,使他一下子失去了精神寄托。他沉迷于佛教,实际上是他逃避现实,借佛教思想慰藉自己疲惫心灵的一种方式。

顺治帝聪慧睿智,锐意进取,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或许会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