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写一篇苏轼的公众号推文,大家会从哪些方面写呢?”“看这个《竹林绝响》短片,如果要发一条弹幕,你会写些什么?”11月22日下午,在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初级中学的阶梯教室,两节新颖的语文课不仅吸引了课堂上的学生们,也让今年新入职的初中语文老师们耳目一新。(11月27日《中国宁波网》)

这是宁波市海曙区第十届课堂节的初中语文教学专场,高桥镇中学陈斯源老师和古林镇中学汪迟老师分别带来了《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诗文群文阅读》和《读,评“七贤”——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两节展示课。

与其他语文教育不同的是,这两堂课让人耳目一新:陈斯源老师从“写一篇苏轼的微信推文”这一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梳理苏轼生平,并运用“比读”策略,分小组讨论苏轼不同时期人生态度的异同,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大家理解了苏轼人生经历、人生态度、人格魅力的“奇绝”,同时学会了梳理传统文化名人的系统方法,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汪迟老师创设了“化身竹林七贤,发一条‘弹幕’”作为微项目情境,引导同学们提炼一则优秀“弹幕”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词。同学们完成了一条条“符合身份礼仪、语言简洁典雅、阐释有理有据”的精彩弹幕。

语文课给人的影响一直是“中规中矩”的,多数情况是,老师讲解一下课文的原文,孩子理解一下作者的本义。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很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最后的“阅读理解”对于孩子来说则更难了。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捷径。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探求兴趣?宁波的这两位老师的“花式创意”十分有意义。一个是让孩子“帮助苏轼写公众号推文”,一个是“学会发一条优质的弹幕”。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孩子们也不可能生活在“信息茧房”里,人人都拥有手机的时代,他们也会接触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也会接触到视频里的弹幕。其实这里就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言知识、表达知识等等。而且这些事物也是孩子关注的地方。借助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们丰富语文知识的做法是有益的尝试。一个方面是,告别了“死记硬背”的枯燥;一个方面是,参与了“社会现实”的理解;一个方面是,实现了“趣味阅读”的美好。

而对于作文指导来说,无疑这种“花式教学”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创新,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尝试中,通过“兴趣探寻”“兴趣阅读”“兴趣思考”,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眼界。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不断升华,需要接触社会,需要多接地气。

语文课讲“写推文发弹幕”,并非是乱弹琴,而是弹奏出了创新的和谐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