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油期货价格倒挂、英国脱欧、美股史诗级熔断、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和爆发、民营房企纷纷暴雷、俄乌战争,以及近期美联储的不断加息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严重通缩、各大主权货币贬值等。
这些宏观环境变化看似很远,实则已悄然传导至微观环境,扰乱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
有人说,这是大变局的开始;有人说,这是全球下一个新发展周期的开端。而作为汽后人,最想知道的是:在可见的将来,到底该怎么办?
“汽配、润滑油这些传统汽后行业,还能干多久?”
“好多门面廉价转让,去接盘吗?”
“一直说转型升级,到底怎么干?”
面对如此繁杂的问题,笔者将个人近几年的一些经历教训,对未来的见解和判断,通过文字、图片及数据分析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如有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指正。
01、三种趋势曲线交替并行
对于近年诸多重大事件对未来3-5年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目前经济学界有三种主流观点:
1、V性曲线(经济探底后会迅速反弹)
2、U型曲线(经济下滑后可能持续一定时间再反弹)
3、I型曲线(经济持续低迷,反弹遥遥无期)
笔者认为,未来三种曲线或将出现交替并行状态。正如疫情前三年,上述曲线在大宗期货市场“上演”的那样。而什么时候出现何种曲线,持续多久,很难预测。
例如我国地产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的I型曲线之中,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一个接着一个“暴雷”。何时才能重回V型或U型曲线,谁也说不准。
而汽车行业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明显,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未来“不确定”或是常态。大家一方面要做好与其为伴,“寒冬更寒”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不要过于灰心。
从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依然稳步增长,突破4亿大关;汽车车龄增加也是确定性事件;而二手车市场政策东风频吹,增长迅速也有目共睹。
一方面新车销售持续增长,会带来很多增值业务,例如新车的改装加装业务;另一方面,二手车交易将激发整备等业务——未来有望成为蓝海项目。 因此,在新车&二手车销量的双轮驱动之下,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后市场仍是相对优质的行业。
02、行业更新迭代,如何避免被淘汰?
但汽修,还能挣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以后挣钱的难度会更高,想干还要挣到钱,得变,得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90、95后这批年轻人来说,进入汽车后行业无须过多犹豫。因为随着岁月变迁,未来的市场终究是你们的。笔者认为到了2035年,就会是你们的当打之年。 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现实。
而对于60后-80后中国第一第二代汽修人来说,你们付出过努力过,接下来的十年,正是你们接受考验的时刻。是时候考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及部署,例如做好转型新能源车维修的准备。
如果一切如常,到了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量会达到或接近3000万台;如有油价飙升等突发,超过3000万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汽修行业的拐点,也就即将来临。即使内燃机车维护和保养市场还在,大家可别忘,今天的危机不仅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还在于修理厂本身固有的”淘汰赛”也在白热化。
现有的修理厂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以笔者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为例:佛山五区,已登记备案的汽车维修企业数量有6000多家。而佛山2021年的汽车保有量有320万台。也就是说,平摊到佛山每家修理厂的客户保有量,只有500多台。
在未来,目前中国几十万家修理厂之中的一部分修理厂和从业人员,注定会被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传统汽配行业还能干多久?
一个汽车零部件,从出厂到修理厂之前,以往起码得经历4个环节。供应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岗位及就业机会。 而现在,随着厂家渠道下层,汽配电商平台和连锁崛起,整个汽配供应链环节至少减少了1-2个。这也预示着,其中的岗位和职位机会在减少。
受汽车文化发展、互联技术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成熟等因素影响,汽配供应链的环节还会继续减少。
笔者认为,不同的汽后细分行业和产品,会有不同的变化。
就拿笔者曾经从事的润滑油行业来说,留给传统润滑油代理商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多了。 经营这类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车主还可以DIY的产品,以线下经营模式为主的传统汽后代理商,未来的发展空间,肯定越来越少。
而车型件、横向件、单项件的经销商会好一点。但也会有很大压力:一是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二是上游厂家的变化,三是汽配电商或连锁的渗透,第四就是配件经销商自己的经营管理。
不出意外,传统燃油车后市场真正见底的时间大约在2035年之后。未来虽充满许多未知,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既然左右不了大环境,那就积极改变我们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