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情商不是天赋,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能。坚定地做自己,温柔地爱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欠缺一种关键能力——高情商。0~12岁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期间父母能帮助孩子提升情商能力,不但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业表现,还能为其成年后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人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尊是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评价并做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认定。自我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自尊强调积极自我评价带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评价影响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所有方面,是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有人认为,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只有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孩子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以及社会。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更能在发扬优点的同时,看到不足,并去想办法克服缺点,不断提升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评价的发展规律一般是:3岁左右主观笼统地评价自己;4岁左右开始评价自己的行为;5岁开始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6岁及以后扩展到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发展能力及与同伴的社会比较,能更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夸孩子会让孩子骄傲。恰恰相反,夸孩子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夸对了没有副作用。如果我们夸赞孩子积极的行为,比如“今天你自己收袜子了,很厉害啊”,孩子就会更专注于受夸赞的行为,并频繁做出积极行为。如果我们批评负面行为,如“怎么又把袜子丢得到处都是”,孩子就会更关注“把袜子丢得到处都是”,并在不知不觉中再次乱丢袜子。这在心理学上叫“白熊效应”:人们更容易做出自己被告知不要去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击孩子可以让孩子上进。比如,当孩子夸自己吃饭厉害的时候,为了帮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些人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才吃了这么点儿,哪里厉害了?”他们认为这种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到进步的空间,并不断改进。事实上,0~6岁孩子还做不到客观评价,而且他们习惯了高估自己。面对大人的打击,孩子想到的不是进步,而是自己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较可以激发孩子做得更好。比如“你看隔壁的明明都不尿裤子了,你怎么还尿裤子”“才数到20呀,欣欣都能数到100了”,0~6岁小朋友理解不了这种激将法。相反,这种比较会让孩子产生羞愧心理,觉得自己没有其他小朋友好,是个坏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助孩子进步。孩子在进步中会不断加强“我越来越厉害”的自我评价感。同时要注意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不能单纯依赖尝试,而是要多教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陷入低水平的重复中。比如,孩子在端盘子时打翻了盘子,我们就要示范怎么端盘子:手拿稳,眼睛往前看,脚慢慢走。这样练习几次,孩子就能很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