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冬,考古队在殷墟发现一座商代大墓,上面遍布大大小小的盗洞,可当考古队挖到房基夯土层时,却惊讶地发现,明明离墓室只有一线之隔,这些盗洞居然神奇地消失了。
01.无孔不入的盗墓贼

01.无孔不入的盗墓贼

2000年11月,为配合安阳花园庄基本建设,考古队来到殷墟宫殿区进行考古调查,意外发现一座商代大墓。

墓葬位置,距商朝宫殿仅有40米左右,离殷墟“母亲河”洹河还不到100米,与大名鼎鼎的妇好墓只有半公里之隔,堪称商朝都城的“黄金地段”,由此可见,墓主人的来头非同小可。

由于天气寒冷,地面冻结,室外发掘困难,经过协商,考古队一致决定,等来年开春,再进行考古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无孔不入的盗墓者而言,考古队的一举一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一位叫何建功的村民途经殷墟宫殿区时,隐约听到铲土的声音,老何心中一惊,难道有人盗挖古墓?情急之下,他大喝一声,果然惊跑了几个黑影,铲土声随之消失。

回到家中,老何突然想起,前几天有支考古队在附近勘察过,说不定发现了古墓,结果被盗墓贼盯上了,老何顿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便跑去汇报情况。

考古队得知后,急忙赶到麦田现场,果真发现十几个盗洞。这些孔由不同孔径的洛阳铲钻成,有大有小,经过分析,专家认为那些大孔很可能是用来填充炸药的。这种毁灭性的发掘,也只有盗墓贼干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消失的盗洞

02.消失的盗洞

为了保护文物,考古队连忙向上汇报发现古墓的消息,获批准后,开始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不仅从墓葬中清理出盗墓贼安装的炸药引信,还在墓室底部发现大量“探针”留下的针孔。所谓“探针”,即探测墓内随葬品位置的“黑科技”。这一幕,让所有人一阵后怕,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发掘深入,考古队又陆续发现许多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盗洞,看着盗沟密布的墓葬,专家们心痛不已,难道此墓早已被盗?

可让人意外的是,越往下挖,盗洞却越来越少,当挖到墓口上方整齐的房基夯土层时,所有盗洞都神奇地消失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

这一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但问题是,明明距墓室只有一线之隔的,盗墓贼为何不继续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还真多亏了房基夯土层!原来,在商朝的墓葬形制中,有一种被称之为“享堂”的墓上建筑,是让后人祭祀死者的“宫殿”。不远处的妇好墓,便是这种墓葬形制。也正是因为享堂下方房基夯土层的存在,让历代的盗墓贼误以为此地只是普通的建筑,从而放弃挖掘,才使得这座三千年前的古墓得以幸存。

彼时,众人心情再度期待,这是否意味,古墓逃脱了魔爪,依旧保存完整呢?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考古队继续深入发掘。可随着大量的人骨和兽骨陆续发掘出来,众人不禁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怎么会有这么多骨骼?

03.奇怪的狗殉

03.奇怪的狗殉

经辨认,这些腐蚀严重的骨骼,其中有9个殉人,15条殉狗。人殉好理解,据统计,出土的商朝甲骨中,记录人殉、人祭的数量可达1350片,卜辞达1992条,可见商代人殉之风之盛。可为何杀狗殉葬?

其实,狗殉并非孤例,妇好墓也曾发现殉狗,换言之,商代高等级贵族墓,应该有狗殉之风。对此,专家推测,商朝人信奉鬼神,或许他们认为熟通人性的狗,其灵魂能为墓主人把守黄泉入口,引领墓主亡灵前往另一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理这些骨骼后,发掘工作再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墓葬的填土被清理干净,这座深埋地底的古墓,终于重见天日。

历经3000多年,墓中的棺椁早已腐朽成灰,依稀能辨认出一棺一椁。这具棺椁长约4米,上面饰有夔龙纹和鱼纹,棺盖上有金箔的痕迹,棺椁四周闪烁着青铜、玉器和金箔的光泽,无不彰显着墓主人的尊贵身份。更让专家们振奋的是,棺材底部,居然躺着一具保存相对完好、甚至还残留干化的肌肉组织的男性骨骼!

看着几乎完好的骨骼,专家们无不大喜过望,继而又纷纷皱起了眉头。

一般而言,几千年前的贵族墓,人骨是很难保存,更遑论肌肉组织了,原因就是高等级墓葬中随葬的大量青铜器,对人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比如妇好墓中就未发现骨骼。

难道,墓主人身上藏着什么防腐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随葬品规格高过妇好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考古队就从墓主人身上发现了大量已经炭化的花椒!很显然,这是墓主人在下葬时,他人为其撒上的花椒,正是这些具有抑菌防腐特性的花椒,使得墓主人的骨骼保存至今。

但问题是,墓中随葬花椒的习俗,在南方地区同时期的商代墓葬中确有发现,但在北方地区从未见过,难道,墓主人并非殷墟本地人?

与此同时,专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墓主人的右臂缺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只造型奇特的青铜手。这只青铜手残长13.2厘米,宽6.8厘米,上面遍饰繁复的饕餮纹和卷云纹,精美而又怪异。由于青铜手刻画极为精准,连指甲和关节都可见,难免让人联想到,这或许是墓主人的假肢。

墓主人手臂的残缺,让专家们把目光转移到骨骼上,经过查看,墓主人生前身上有多处创伤,受伤处的骨骼皆无自我修复痕迹,这意味着,墓主人极有可能是负伤而死,而非自然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在此时,考古队又在棺椁旁发现了6个肢体较为完整的殉人,能随葬在棺椁旁的殉人,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的亲信随从。换言之,他们和墓主人,应该是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一发现,极有可能破解墓主人来历,专家们无不喜上眉梢,连忙将这些骨骼交给了体质人类学分析专家前去分析,转而清理墓葬中的随葬品。

经过紧张的清理,墓葬共出土随葬品579件,其中青铜器就有267件,玉器222件,陶器、石器、骨器数十件,甚至还有两件象牙器。更让人咋舌的是,墓中出土的青铜钺竟有7件之多!青铜钺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即便是武丁皇后妇好墓,也仅出土4件青铜钺,难道,墓主人的权力或战功远超妇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墓主人到底是谁?

05.墓主人到底是谁?

对考古而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与等级是墓葬研究的核心问题,那如何直接确认墓主人是谁?答案在铭文中。

经过细心地清点,专家在随葬的器物中共发现130多处铭文,而这些铭文之中,多次出现“亚长”二字。对比甲骨文记载,“亚长”中的“亚”是商朝武官,而“长”则是氏族名称,按照商代的称谓习惯,墓主人应该被称之为“亚长”。

恰在此时,体质人类学分析专家从残存的头骨、四肢骨等分析出,亚长约35岁左右,身体共有7处创伤,6处集中于身体左侧,多为刀斧类锐器砍伤。后来,通过锶同位素测定,专家断定,墓主人和其亲随并非殷墟本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此,专家认为,长族应该是商朝南方的一个方国,亚长则是这个方国最勇猛的战士,他为商王朝的建功立业,战功不输女将军妇好,成为了商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有一天,亚长接到了商王的命令,前往了战场。勇猛无比的亚长,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虽身负重伤,仍不退却,最终遭受重创,死在这次战役中。商王为了表彰亚长为商王朝做出的贡献,特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将其葬在宫殿的附近。此举不仅是对亚长功绩卓越的肯定,也是希望激励后来者向亚长看齐。

06.结语

06.结语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遥想天地鸿蒙,商朝先民定居此处,他们同心建设家园,齐力御敌于外,在这片土地,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诗篇。数千年弹指而过,昔日繁华的都城,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掩埋在泥土中,但从未消失。

殷墟的发现,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时至今日,殷墟考古发掘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的考古专家仍在此地不断地探索着、发掘着。

想必,随着发掘深入,会有更多类似亚长的勇士被考古专家发现,他们虽然没有载于史册,但他们实实在在为华夏文明的繁荣发展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无法细数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故事,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