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心里默念半天,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被偷走的睡眠如何找回?
不少人为了能够美美地睡上一觉会选用安眠药来助眠。
可是,安眠药如何正确服用成了很多人的「盲区」。
今天,好心情精神心理服务平台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01
认识安眠药物
1.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安眠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褪黑素类药(如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包括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等。
2. 新型安眠药物
Suvorexant是2015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食欲素受体双重拮抗剂,用于治疗失眠,尤其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
daridorexant是2022年1月美国FDA批准用于用于治疗成人睡眠障碍。daridorexant的众多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成人轻中度睡眠障碍效果显著,且次日嗜睡,眩晕等副作用轻微,停药后戒断症状轻。国内未上市。
京新药业EVT201胶囊是治疗失眠障碍的I类小分子新药,可诱导快速入睡和维持睡眠。目前已进入上市审评阶段,预计2023年国内上市。
扬子江药业的YZJ-1139用于治疗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的患者,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Eplivaserin和Pimavanserin可改善睡眠维持困难,可与短效安眠药联用治疗失眠。目前这两类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02
安眠药该怎么选?
安眠药该怎么选?如何正确选用安眠药?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安眠药。临床常用安眠药,根据起效时间与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3大类。
其次,要分清楚自己的失眠属于哪种情况,是入睡困难,还是睡眠浅易惊醒、早醒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药物,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仍无法入睡。宜服用起效较快、持续作用时间短的短效安眠药。如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奥沙西泮、咪达唑仑等。
睡不踏实,噩梦连连:宜选择作用时间在6~8个小时的中效安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早上醒来太早,醒后就睡不着:宜可选择作用时间更长的长效安眠药,如地西泮、氟西泮、硝西泮、氯硝地泮等。
小贴士:
1. 在坚持良好睡眠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如按时上床睡觉,按时起床,不赖床,白天不补觉,适当增加白天运动量,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练习放松训练等),还是不能解决失眠问题,方可考虑遵医嘱使用安眠药。
2. 部分安眠药虽然可以助你入睡,但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连续服用时间最好不超过4周,超过4周时需进行评估,必要时更改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加大药物剂量。
03
答疑解惑,帮你走出误区
看到这想必大家还有很多疑问,比如出现过失眠就要吃安眠药吗?安眠药可不可以每天都吃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问:安眠药需不需要每天都吃呢
答:安眠药不需要天天吃,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建议采用间断给药的方法。如假期服药法,即每周六、周日服药,其他时间尽量不服药。这样做既可避免药物产生耐受性,又保证了2晚的充足睡眠。当然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以自身感受为准。
问:经历过失眠困扰就一定要吃安眠药吗
答:用不用吃安眠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偶尔出现一次失眠,不建议服用安眠药。如果已经发生了每周3次及以上的失眠,可以考虑短期使用安眠药,但连续用药不要超过4周。
问:服药期间不能从事哪些工作
答:半衰期较长的安眠药,使用后常有宿醉效应,第二天可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
这对于从事精细化工作的人来说,有潜在的风险。因此,服药者应避免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问:安眠药可以想停就停吗
答:不可以。安眠药不是想停就可以停的,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的巩固,甚至出现撤药反应。需要听从医生建议,考虑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药(减量过程有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一定一定不要突然停止用药。
问:安眠药有哪些副作用呢
答: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安眠药也不例外,可能在吃药后出现头晕、早晨嗜睡、记忆力减退、恍惚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能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可能会有焦虑、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症状。
问:服用安眠药,需注意哪些问题
1. 一旦睡眠好转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2. 用药期间不要喝酒。因为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3.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重度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打呼噜)等避免使用安眠药。
安眠药既不需要谈药色变,认为一用就上瘾或变傻;也不需要过分依赖,随意用药,甚至为了达到满意的睡眠同时服用多种安眠药。切记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睡眠对健康很重要,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睡好觉~
参考文献:
[1]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 (24): 1844-1856.
[2]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江海峰,赵敏,刘铁桥,郝伟.镇静催眠药合理使用专家意见[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02):103-106.
(文章图源:摄图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