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 李思慧

近年来,人类和新冠病毒打了一场恶仗,殊不知在微观世界,还有一类超级细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极大危害,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超级细菌是怎样诞生的呢?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这类细菌能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菌耐药为何会如此可怕?

细菌耐药为何会如此可怕?

1、致病菌的杀手锏—抗生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抗生素滥用与细菌耐药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

1、无细菌感染却预防使用抗生素。

2、单一细菌感染而选择广谱抗生素。

3、感染已得到控制还在继续使用抗生素等。

致使正常菌群受到抗生素的破坏,或修饰、靶点改变,通透性降低和/或外排增加等等,而导致的致病细菌发生感染时,有效的抗生素积累减少,从而达不到杀灭细菌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人类面临的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多重耐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很多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持续下降,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在多个公开场合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多次指出多重耐药的严峻性。

“造成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在人类和动物身上过度和不当的使用抗生素,遏制这一问题需要涉及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医学官员表示。

用好抗微生物药物,延缓耐药,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细菌耐药该如何防治呢?

细菌耐药该如何防治呢?

抗生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使人类告别无法控制细菌感染的“黑暗时代”。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导致细菌耐药率持续升高,耐药程度愈发严重,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

俗话常说:最大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当我们揭开超级细菌的“神秘面纱”,了解细菌耐药的机制后,就会发现“超级细菌”并不是无药可治。

如何合理规范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如何合理规范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1、首先,选择合适的抗微生物药物品种

拿抗菌药物来说,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误区,会对曾经使用过的、见效快的抗菌药物形成一种“偏爱”,当再次生病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首选“被偏爱”上的药物。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细菌的分型是复杂的,我们的环境也是在变的,不能保证此次感染的细菌与之前的是相同。之前见效快的药,这次使用很可能会无效甚至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所以我们应尽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感染病原,由医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药物的抗菌谱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2、其次,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是最经济、方便而又安全的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我们应首选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相比口服给药,虽然静脉输液能将药物直接入血,药效发挥得更快,但随之会带来一定的输液风险。只有在患者病情较重,或无法口服的情况下才优先考虑选择静脉注射给药。而且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3、再者,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和使用疗程

不要因为病情的好转,就擅自减小给药剂量或停药。

药物从使用到起效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的,如果在服药后感染症状有所减轻时,就擅自减小给药剂量或停药,不仅药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给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适应时间,最终导致微生物耐药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医嘱足量、足疗程的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科普一下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虽然都属于微生物,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

1、大小不同:细菌和病毒根据种类的不同,具体的大小会有所差异,但细菌一般是以微米为单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到,而病毒就要更小一点,通常以纳米或毫微米为单位,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2、结构不同:细菌属于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它有完整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而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是由内部的核酸(DNA或RNA)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够独立生存,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

3、繁殖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病毒的繁殖方式又称为自我复制是以复制的方式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自我增值;

4、化验指标不同: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血常规的特点也不相同,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考虑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伴有淋巴细胞计数的升高,就考虑为病毒感染;

5、治疗不同: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抗细菌的药物和抗病毒的药物不能互相交叉使用,细菌感染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来治疗,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这些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病毒感染需运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转录酶抑制剂如依法韦仑,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还有DNA多聚酶的抑制剂,如更昔洛韦等,主要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一个环节来起作用。

审稿专家: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药学部主任 张丽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