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初冬时节,在寿光市营里镇的大街小巷里,在各村活动广场上,尤其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会遇见围坐一团、享受农时闲月村民们。当我们走上前去,问上一句“您家里改厕了吗?”淳朴的老少爷们总会热情予以回应。

听一听老少爷们的心里话

“干净整洁的厕所就是好!我家小外孙不敢在旱厕上厕所,以前回来看我和他姥爷,上厕所都是个难题。改厕后我家贴了瓷砖,厕所变得整洁又干净,和他们楼上的一个样,小外孙更愿意走姥姥家了。”——在姥姥的眼里,小外孙喜欢就是最高的评分标准!

“我是新改厕的。眼见左邻右舍改厕后,家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卫生习惯都变好了,家里收拾的一个赛一个整洁好看。今年我按照上级改厕要求自己改造了,现在我家厕所也变得干净又整洁。”——新改厕户,正在紧追左邻右舍的步伐,向着健康文明的新生活不断进发!

厕所墙上都贴着服务包,村委厕改专职人员的信息都一清二楚,平常家里厕具破损或者需要抽厕服务,既可以联系村里的专职人员,也可以扫服务包里的报修报抽二维码,无论年轻人、老年人都能办到,特别方便。”——人性又专业的服务,老少爷们赞不绝口!

看一看家居环境的新变化

自“厕所革命”实施以来,营里镇累计改厕11800户,新建公共厕所27个,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健康文明的乡风在营里日渐流行。

“今年以来,我镇召开专题会3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誓师大会,组织镇村干部1215人次对全镇所有旱厕进行问题排查整改,成立五大战区,划分194个网格,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签订协议1.2万份,营造了干群同心、全民参与的共治共享浓厚氛围,帮助广大群众逐步实现了从“要我改”到现在“我要改”的思想转换。截至目前,累计维修或更换厕具、压力桶、输水管、排气管640余个,确保夏天无蚊蝇、冬天更保暖的厕改成效更有保障。”营里镇厕改办工作人员李凤英对改厕细节了如指掌。

管一管长效机制的新举措

“在深入开展农村改厕质量、后续管护“回头看”行动以及新改厕户建设之外,营里镇今年重点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切实做好粪污抽取、维护维修等管护工作。”营里镇分管负责人牟明海介绍说,“在为改厕户每年2次免费抽厕服务的同时,我镇新配套服务站一处,对三处二级服务站进行了提升,新购买吸粪车2辆,对27处公厕进行了三次检查,损坏的配套设施及时维修更换,与环卫一起对公厕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打分。彻底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小小厕所,方寸之间,既系着民生,又连着文明。从“一个工坑两块砖”的旱厕,到如今整洁卫生的新厕所,再到后续的长效管护和抽厕服务……行“便民”之举,解民生所“急”,营里镇下了实在功夫。(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董霜慧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