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大家都已熟知的世界名画,几百年来,不知多少艺术家为之倾倒、醉心。根据相关记载,当年24岁的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画中的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她呈现出的微妙笑容,似有似无,有时看来温柔舒畅,有时则略显哀伤,有时微露揶揄之意,被美术家们称为“神秘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奇的三大发现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淡淡的、浅浅的、平静的,而且极其丰富、生动。但是当人们仔细凝视蒙娜丽莎时,常常会被她的微笑所迷惑,似乎在那安详的仪态中藏有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微笑究竟藏有何种玄机呢?一场探索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在人们对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探索中,真正使世人膛目结舌的是20世纪的“三大发现”。

第一,英国一位医学专家通过研究指出,蒙娜丽莎的面部神经有可能瘫痪了。因为一般人微笑时都会带动脸部的肌肉一起运动,而蒙娜丽莎微笑时,脸部的肌肉却没有被牵动,一般正常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这名医生认为是蒙娜丽莎面部神经的瘫痰,导致了脸部的肌肉有被牵动,并由此得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种病态的笑,正是这种病态的笑导致了她微的神秘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认为《蒙娜丽莎》有可能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施瓦茨在电脑上把蒙娜丽莎的画像和达.芬奇的自画像放在一起,竟然意外发现两者的眼睛、发角、鼻子能够完全吻合,因此他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而弗洛伊德曾用恋母情结来解释“微笑”之谜。他认为达.芬奇的这幅画是对母亲的一种情感与依恋,画中的蒙娜丽莎有可能是他母亲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1993年加拿大艺术家苏珊.吉鲁爆出一个惊人发现:蒙娜丽莎的嘴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听来似乎是一荒诞不经的信口雌黄,然而她却找到了证据来支撑她的论断。

她认为杰出艺术家的思维都是逆常人而行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也不例外。而且达.芬奇还是个左撇子,喜欢从右到左倒着写字,别人常常需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所写的东西。苏珊.吉鲁正是受此启发,想到了用镜子来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她将画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据着的笑唇,恰恰是一个中线分明的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看来她的这一发现也并非是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仅是3个不同学术领域对神秘微笑的研究与探索,此外还有很多新说法,如,美国的约瑟夫o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没长门牙而且压根就没笑;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只因脸歪着才显得像是微笑;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则从蒙娜丽莎的举止与笑意中得出她怀孕了。

奇妙的绘画技巧

在探索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利文斯通对“微笑之谜”的发现。

利文斯通教授在这幅画中,发现了达.芬奇隐藏的秘密。她指出,在欣赏这幅画时,如果将视线完全集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笑会很奇妙地消失;但如果把视线转移到肖像的其他部分时,却可以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为什么会有这般神奇的效果呢?利文斯通教授认为,神秘效果的产生完全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一般而言,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而达.芬奇在处理上述部位时,却运用了模糊轮廓的手法,即描绘得若隐若现,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这种手法的最好诠释,这种手法在意大利的字面意思为“像烟般蒸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专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达.芬奇运用的不仅仅有单纯的模糊手法,还试图“欺骗”人类的视觉。人们只有从侧面观看,才能清楚的看到蒙娜丽莎的笑容。就像晚上我们观看夜空时,可以看到无数的星星,但当我们集中精力望向某一颗具体的星星时,却感觉这颗星星像消失了一样,忽然看不见了。达.芬奇正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让我们在漫不经心的一瞥中发现那美丽的微笑。

人眼的奥秘

利文斯通教授还是研究视觉成像的专家。她认为,我们之所以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时隐时现,还与我们眼睛的运动有关。

人的眼睛是通过两个不同的区域来观察世界的:一个是称之为中心区的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小窝(在人的视网膜上,正对着瞳孔的中央部分有一直径约2毫米的棕黄色区域,称为黄斑,中央小窝就在黄斑中央的下陷部位)。另一个是外围区,它分布于中央小窝的周围。

与之相对应,人的视觉就分为了两种:中心区的视觉称为小窝视觉,外围区的视觉称为周边视觉。小窝视觉又称直接视觉,看到颜色、认出符号、辨别影像与色彩信息的细节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却不易辨识阴影。

周边视觉又称辅助视觉,它则专门负责区别黑白、捕捉运动、分辨阴影。如果长时间凝视一件物体,周边视觉的作用就渐渐减少。例如,当你专注地盯着写满字的纸上的一个字时,其他的字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会通过眼神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目光落在她的眼睛上。但当我们眼睛的中心区集中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周边视觉便落在蒙娜丽莎的嘴部附近区域。由于周边视觉不善于辨识细节,而善于解析阴影,因此它会注意到蒙娜丽莎嘴部的阴影。这些阴影又恰恰使人们意识到笑容的存在,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蒙娜丽莎温柔的笑意。反之,如果我们集中看着她的嘴巴,则永远无法捕捉到她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文斯通最后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笑容之所以时现时隐,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在其脸上来回游动产生的特殊效果。达.芬奇巧妙地把人的视觉和他完美的绘画技巧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世人难以理解的奇特效果,足以使我们困惑了500年之久。

无休止的谜团

就在我们认为找到了最后的谜底而暗自庆幸时,新的谜又出现了。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复制出原作的那种效果,即使是一流的顶级画家也做不到,这又该作何解释?有人说若想完美地复制这幅画,就必须在画蒙娜丽莎的嘴时将视线移开,这又如何实现呢?没人能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当人们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欣赏这幅画时,会有不同的感受。那微笑似乎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嘲讽与揶揄,犹如一个活的精灵向我们展示其捉摸不定的心灵。这一点我们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幅画竟能给世人留下如此多的疑惑,足见艺术大师的造诣之深。可怜的是,人们又要踏上探求“神秘微笑”之谜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