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无处不在,从天文物理到社会心理,从科技文化到自然精神。艺术创作者是如何诠释“光”?
12月9日,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发光·反光”为主题,立体呈现近两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艺术发展与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陈彧君《倾城之恋》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现场

王一《初级结构》

田学森《行空》

“以天地为画室,箪食瓢饮,与昆仑对话写照。”田学森的系列绘画作品,借鉴传统山水画意境,用油画材料技法尝试为千古华岳写照。

陈霈系列作品

马俊营的《丝路新生》系列作品,以中国传统大漆材料和当代漆艺术语言入手,将古今丝路进行跨时空对话与交流;林印吉的系列绘画作品通过尝试很多不同的材质和工序,收获各种意料之外的偶然;陈霈的系列作品借用工业秩序的抽象花纹图案的玻璃,转换传统的经典绘画。这些艺术家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展现了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当代精神。
“发光·反光”既是本届展览的主题,也是观看本届参展艺术作品的维度,参展艺术家从天文学、物理学,到心理学、社会学,从科技到文化,从自然到精神,用自己的作品对‘发光·反光’做出了精彩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皋翱《生命场》

朱佩鸿《Space O》

洪丹《无题》

夏存《力》

孙源《群体的寓言》

张宁作品

展览为每位/组艺术家提供相对完整的一面展墙或一个空间,从而形成若干个风格迥异的艺术场域。策展人以多变的动线节奏,串联起艺术家们风格迥异的艺术表达,同时将影像、装置和雕塑作品穿插其中。多维度的观展体验,传递着与时代之光、城市之光交相辉映的艺术之光,促使观者从感官层面的感受步入理性层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