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马鞍山市“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海腾发布了《马鞍山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及印发情况,并现场答记者问。

今年4月,成功入列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作为钢铁城市、重工业城市,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在全省均位于前列。2021年,我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2201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约45.88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2.48万吨,农业废弃物产生量约105.40万吨,建设垃圾产生量约773.36万立方米。建设“无废城市”成为我市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马鞍山市成功入列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无废城市”建设,将有力地助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长江流域跨省生态共赢先行、省级沿江绿色产业协同、都市圈联动发展、跨界城乡社会融合等多种生态建设样板,深度融入毗邻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长期推进。”杨海腾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出台了一系列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办法,为我市“无废城市”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为加快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一直以来,我市积极破解全市固体废物处置难题、破解全市固体废物减量难题、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多措并举,探索和解决固废利用处置难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无废城市”建设道路。

杨海腾介绍,根据相关部署要求,此前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了《马鞍山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于10月24日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方案》的印发,将有力地指导和推进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杨海腾说。

到2025年底,形成马鞍山市“无废城市”建设样本

按照《实施方案》,我市将建立“无废城市”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力争到2025年底,马鞍山市固体废物源头有效减量,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马鞍山市“无废城市”建设样本。

《实施方案》共包含6项主要任务: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杨海腾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成立工作专班、加大推进力度、开展调查评估、强化制度考核、开展宣传引导,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和落实《马鞍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及各项任务,对标对表、组织落实,持续推进全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一条具有马鞍山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