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曾说过:“云彬是刘家的骄傲。”说起刘少奇的大儿子,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刘云斌是刘少奇和前妻何宝珍的孩子。出生时,刘少奇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理事。

刘云斌刚满三个月时,刘少奇和何宝珍被调到广州工作。六叔刘云庭将他带回湖南老家,并将他交给了祖母和刘少奇的原配妻子周氏。虽然他早早离开了父母,但刘云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图丨刘允斌生母何宝珍

随着祖母和周家人的去世,刘云斌第一次感到孤独。幸运的是,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这给了他很大的安慰。经过叔叔们的讨论,七位叔叔同意让刘云斌在家里生活和吃饭。

虽然不必担心生活,但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刘云斌逐渐变得孤独和固执。有一次,当他的兄弟们去田里干活时,刘云斌在家里碾米。大哥回来后,发现谷子还没磨好,便责怪刘云斌太拖沓,二话不说就打了他几下。

深感委屈的刘云斌收拾好行李,去了四叔家住。半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谁劝说,刘云斌都不会回去。幸运的是,刘少奇当时抵达延安,并写道信托家族将刘云彬送到延安学习。

在延安学习不到一年,刘少奇安排刘云彬和刘爱琴去苏联学习。起初,他们在莫尼诺国际儿童医院,然后搬到伊万诺国际儿童院。苏联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快乐。刘云斌不仅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金牌,还成为中国学生中第一位共产党员。

1945年,刘云彬被莫斯科钢铁学院录取。此后,他离开了国际儿童学院,进入了大学校园。当时,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不仅震惊了世界,也深深触动了刘云斌。他渴望学习这门前沿科学,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刘少奇与儿子女儿

不幸的是,当时苏联的核能技术研究对外国人保密,中国学生无法接触这个新专业。

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一年后,刘云斌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该学院,重新审视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以便从侧面接近原子能技术。

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访问了苏联,见到了久违的儿子和女儿。虽然他知道刘云斌在苏联的学习不错,但他还是告诉儿子,除了自己的专业,还要多读政治书籍,了解国内事务。

在学校学习期间,刘云斌认识了一个名叫玛拉的俄罗斯女孩。两人很快就成为了互相学习和关心的朋友,并逐渐发展成为恋人。1951年,刘云斌向父亲讲述了自己的爱情,并表示要带马拉回北京过暑假。

借此机会,刘少奇与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虽然没有干涉儿子的恋爱和婚姻,但刘少奇告诉刘云斌,“别忘了,培养你的是祖国和人民。你必须在学习之后回来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刘少奇与儿子刘允斌在田间

第二年,刘云斌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考入研究生院继续学习核放射化学。与此同时,在这一年,刘云彬和玛拉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下一儿一女,索尼娅是他们的女儿,阿莱莎是他们的儿子。

1955年,刘云斌研究生顺利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刘少奇立即写信,希望儿子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一方面是国家,另一方面是妻子和孩子,刘云彬立刻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

此时,刘云斌的俄语导师推荐他到研究所工作。驻苏代表张闻天听说后立即与刘云斌交谈,让他在苏联待一段时间,积累一些研究经验,为他后来重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就这样,刘云斌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在导师的推荐下,他顺利进入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

虽然在苏联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很好,但刘云斌始终想着为祖国和父亲服务。他的妻子玛拉和她的父母一再敦促他留下来,他的导师也多次建议他留下来。即使是苏联的高级领导人也与他交谈,但他们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1957年,刘云斌告别妻儿,踏上回国之路。玛拉原本打算在中国定居,但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她不习惯在中国生活。她带着孩子回到了苏联,与丈夫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分居生活。

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刘云斌与妻儿的联系被迫中断。

图丨刘允斌一家

回国后,刘云斌加入了原子能研究所。苏联专家撤离后,刘云斌被调到内蒙古组建并担任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经过两年的努力,新核燃料的成功研制已经成为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关键一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刘少奇激动地寻找地图,并拿着放大镜寻找爆炸地点。虽然他在不断的赞美中从未提及儿子,但熟悉刘少奇的人可以看出,他为儿子的贡献感到骄傲。

不幸的是,这样一位有贡献的科学家在1967年突然去世,告别了他在苏联的妻子和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