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山东大汉”的说法,提到山东人,总会联系到豪爽、仗义、好客、厚道等褒义词,同样印象里的山东人都是人高马大,代表人物如秦琼、武松、马永贞等,不但孔武有力,而且充满人格力量。一部《水浒传》更是奠定了“山东出好汉”的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中到山东去逛一逛,并没有感觉所有人都很高。个子高也是有的,不到一米七的也大有人在。大街上到处是矮胖敦实型的男人、瘦小干瘪的女人。并没有看到网上传说的那样,大葱都比人高的场景。当下山东男人的身高主要分布区间在167cm到177cm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山东大汉”都是吹出来的吗?其实不然,古代的山东人确实是比较高的。到了近代,尤其建国以后,山东人越来越矮,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种子原因:古东夷族基因稀释淡化

山东人上古时期属于东夷族。古代蛮夷在体貌方面总有一技之长,东夷人就以高大著称。在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焦家遗址发现的古墓,5000年前的男主人仅骨架长度就达到180CM;史上也有记载孔子是“九尺长人”,充分证明古代山东人配得上“山东大汉”称号。在没有科技与狠活的年代,刚刚处于温饱水平,决定身高因素主要靠拼基因。古东夷人的基因脱颖而出,好种子不用太多肥料也能长出好庄稼。古人安土重迁,联姻不愿外娶外嫁,基因保存相对纯粹。现代社会人口迁徙频繁、社会流动性大,基因稀释淡化的多了,原来的古东夷族基因流失到全国各地,漂洋海外了。就像培养猫狗、马牛一样,血统不纯了,原来的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肥料原因:山东经济基础相对下滑

在古代,齐鲁大地物产丰饶,农业和工商业相对发达,普通百姓饮食也相对较好,营养全面,南方则大部分属于蛮夷之地,相对贫瘠落后。更何况面食本来就比米饭营养丰富,更能孕育出高大的人种。而近现代以来,南方经济明显超过北方,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南方人均喝牛奶的时代,山东人还在啃馒头咸菜,有至少二三十年的时间,人均营养水平拉开了差距了。小日本喝牛奶都能长高一代人,我们南北方也是一样。所以南方人的身高日渐崛起,越富裕的区域长的越快,姚明、刘翔都诞生在上海。山东老百姓则在啃馒头中目睹沉舟侧畔千帆过,馒头是不如牛奶的肥力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环境原因:现代社会没有血腥淘汰

古代由于战争、瘟疫、饥荒等原因,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人更容易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活下来,小个子则更容易被无情淘汰掉。像忠厚老实的武大郎,其实也是山东人,在太平岁月做小本生意,日子还过得去。却先被高大的西门庆一脚踢伤卧病在床,后又被歧视他矮小猥琐的坏老婆害死,这还是在太平岁月,封建法制相对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西门庆一想到武松的魁梧强壮就心有顾忌,而潘金莲愿意给武松生孩子,管中窥豹,可见小个子要在古代生存下来是不容易的。很多小个子找不到老婆,也就没有了后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淘汰掉了。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法制日益健全,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即是穷挫矮撸丑,也一样能找个女屌丝,生个小屌丝,没有战争等因素血腥淘汰,平均身高也就慢慢拉低下来。其实荷兰人也是经过这样反向淘汰,平均身高才越来越高的,只是他们一直在回避这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如今的“山东大汉”越来越水了。以后随着经济的发达,社会进步,人口流动趋势增强,“山东大汉”这个词汇也许就像“纯种藏獒”一样,慢慢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