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玩怡情,大玩伤身。

正解局出品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用来形容非常火爆的“开蚌取珍珠”再合适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主播一声声“哇塞”、“超值”、“开一个精品就回本”的吆喝声中,大批网友守在手机前企图捡漏。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简单搜索“开珍珠挑战”,上百万播放量的视频随处可见。

为何“开蚌取珍珠”如此让人上瘾,其中又有怎样的猫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开蚌取珍珠”,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早在很多年前,在各大沿海城市的旅游景点,就经常能看到贩卖珍珠的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就有很多精明的商家推出了“珍珠盲盒”。

花几十块钱就能选一个珍珠蚌,现场开盲盒。

当然,开出的珍珠有大有小,颜色、光泽也有很大差异。

单单的一个珍珠,并不能做装饰品。

于是这些景区老板又增加了打孔、制作项链、手链等服务。

开盲盒,取珍珠,做饰品,一步到位,这个生意在线下算是给做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更精明的卖家将这门生意搬到了线上,和互联网直播牵上了线。

如今,不管是某宝等购物平台,还是某音等短视频平台,随便一搜,就能刷到一些在镜头前给顾客直播开蚌的商家。

浙江诸暨的“珍珠哥”就通过直播开蚌走上了成功之路。

诸暨是全国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哥家里从父母那一代就卖珍珠,自己也算个“珠二代”。

在他没直播开蚌前,淘宝店的年销售额也就几百万。

2016年开始直播开蚌,当时他也是某宝平台珍珠行业第一个开播的。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直播销售额直接飙升到了千万级别。

最高在线人数甚至能达到65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哥卖货的方式非常简单:一个人喊号,一个人开蚌。

58元的价格,就能给开一次,开完加39元还能配条银链子。

网友先下订单,凭订单取号,直播时叫到哪个用户名,就为谁开个蚌。

开出的珍珠,归买家所有。

珍珠哥火出圈之后,越来越多的珍珠卖家加入了直播大军。

在这些卖家一声声宝宝们的呼唤中,“精品紫妖”,“极品五彩金”,“一个就回本,两个就赚翻!”

超大规格的珍珠被一个个从贝壳里取出。

看热闹的买家也是越来越多,不少人都纷纷下单,试试自己的运气。

不但我们普通人喜欢这种开盲盒的刺激感,就连明星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头条歌手”汪峰就曾在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爱人章子怡就特别喜欢开蚌。

甚至凌晨5点还在刷开蚌直播,一口气买了80多个珍珠蚌,自己回家慢慢开。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

“开蚌取珍珠”到底有什么魔力?

为何能让这么多人,甚至见过大世面的大明星也乐此不疲,沉迷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万物皆可盲盒”,“开蚌取珍珠”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

盲盒大家都不陌生,80后、90后都曾迷恋过的三国卡、水浒卡,当年也曾火遍大街小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这种形式为何会让人上瘾呢?

首先就是好奇心驱使,人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哪怕有风险也愿意一探究竟。

“开蚌取珍珠”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你在打开珍珠蚌之前,你只能确定里面有珍珠。

到底是一颗还是好几颗,是普通款还是无瑕无疵的精品款,你不打开永远不知道。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你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人想要快点打开自己买的珍珠蚌去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珍珠打开后,大概率是平平无奇的普通款,但也有小概率能开到品色相对好的珍珠。

这种花了小钱,占了大便宜的快感让很多人不能自拔。

一颗珍珠能做的饰品实在有限。

因此这种价格不算很高的“珍珠盲盒”复购率极高。

比起买彩票这种中奖概率极低的事来说,“珍珠盲盒”最起码也能有保底收获,不至于空手而归。

这又体现了心理学中的“一线光明法则”:

即使有比较大的损失,一个小小的收益也能让人感到希望,不至于绝望离场。

多次购买过“珍珠盲盒”的小王就是这样一步步入坑的。

说起第一次买珍珠蚌的经历,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鼓励新人下单,很多卖家都有99元4个珍珠蚌的新手福利礼包。

在直播间刷了1个多小时的小王,看着其他买家陆续开出精品单珠,自己也忍不住买了一单。

第一个珍珠蚌就开出了个12mm的正圆单珠,又大又圆,还泛着光芒。

小王在镜头前都激动地叫了出来,认为自己的运气真的不错。

卖家也在一边说:“运气真的好,第一颗就非常不错。”

言外之意,运气这么好,后面可能还能开出更好的珍珠。

只是剩下2个要么尺寸偏小,要么光泽不好。

当只剩最后一颗时,卖家突然大喊一声:“哇塞,妖紫一颗。老板要骂我了,这单赔死了。”

底下公屏也能看到很多人在刷:“这颗就回本,赚了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几分钟,小王就经历了从兴奋到降温再到高潮的心理变化。

当卖家再次询问,一颗就回本,这么好的运气,要不要试一下288元的高级版本,开出精品的概率更高。

还没缓过神的小王,随即又下了单。

只不过这次开出的珍珠,虽然个头比之前的大,但是光泽度和色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要不是已经到深夜2点,明天还要上班,小王还想再试试运气。

第二天,小王又从另外一家珍珠直播店,拍了10个蚌,但还是没能淘到自己心仪的“妖紫”。

后来有人问起小王,为何对“妖紫”如此执着。

他说因为前面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开了这么多蚌,但是只有一颗“妖紫”,没法配套,能做的饰品实在是有限。

如果这个时候收手,那么之前花的那些钱和时间不就白费了么?

其实这又是盲盒经济捕获用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是非常厌恶损失的,如果没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之前投入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就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强烈的损失厌恶,会让人不断地购买,试图挽回之前的“沉没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总在幻想着,如果能再开到一个“妖紫”,那么之前那些普通的珍珠也不算亏。

甚至还能翻盘。

这种“珍珠盲盒”就跟买彩票一样。

在若干个看起来差不多的蚌中,总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一个,期待自己能“中大奖”。

以小成本投入,幻想获得巨额回报,正是珍珠盲盒给玩家输出的美梦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种直播方式冲上热搜,登上热门,获得巨大利益的时候,自然也少不了套路。

珍珠开蚌,看似全凭运气,但实际上也有很多商家干起了黑心买卖。

首先,绝大多数人来看直播,买珍珠,对于珍珠的知识并不了解。

而卖家全程只顾开蚌,也不会给用户买家讲解珍珠选购的知识。

首先珍珠就分淡水珠和海水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99%以上的珍珠,不管是海水珠还是淡水珠,都是养殖珍珠。

就连各国王室、明星所佩戴的珍珠,大部分也都是养殖的。

真正的野生珍珠,那都是天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1月在苏富比日内瓦的那场“波旁-帕尔玛家族皇室珠宝”拍卖会上,一颗野生的珍珠吊坠就卖出了3600万美元的天价。

野生珍珠的稀有程度可想而知。

尽管卖家一再自卖自夸自己家的珍珠品相有多好,有多值钱。

但实际上,直播间开出的淡水珍珠品质都不会太高。

这些淡水珍珠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无核淡水珍珠,一种是有核爱迪生珍珠。

早在1893年,日本人御木本幸吉就研究出了养殖珍珠的方法。

他根据珍珠母贝分泌珍珠质,包裹异物,从而形成珍珠的原理,人为地向珍珠母贝体内植入细胞小片或者珍珠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核的形状就决定了未来珍珠出现的形状,所以爱迪生珍珠一般比较圆,就是因为它在早期加入了圆形的珍珠核。

当然也可以加入各种奇形怪状的珍珠核,比如加入五角星形状的珍珠核,未来就会出现像五角星一样的珍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根据光泽和瑕疵进行区分,价格会相差非常多。

而在直播间高光美颜的加成下,会给用户很高端的错觉,哪怕珍珠有瑕疵,卖家也会很快调转角度,将光亮的部分面向镜头。

实际收到货后,买家经常会大失所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现在也有非常多造假的直播开蚌。

比较低级别的是将海水珍珠,放进淡水贝壳里。

比如从淡水贝壳里开出了黑珍珠、金珍珠等特有颜色的海水珠。

那毫无疑问就是后期人为放进去的,假得不能再假。

吃过河蚌的人都知道,新鲜的河蚌是非常紧实的,不用点力气是根本打不开。

而且打开后,蚌肉应该是鲜活的颜色。

但很多造假的直播间,打开河蚌之后都是明显的黑褐色,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一股恶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很多直播间挖出珍珠的位置也不对。

一般来说,普通的珍珠是出现在贝壳两侧的外套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核的爱迪生珍珠,则是在触足处出现珍珠,不会在外套膜出现。

所以,如果在触足处有一颗单珠和隔膜处都有很多珍珠,那毫无疑问也是作假。

而且爱迪生珍珠是有一定几率出现空包的,也就是贝壳里没有珍珠。

如果一个店铺开的每个贝壳都是完美无瑕、又大又圆的珍珠,也值得怀疑。

事实上,直播开蚌并不是这些店毛利最高的项目,大部分的店还有配套的加工服务。

如果你想自己找店加工,一颗几十块钱的珍珠,想要加工成吊坠、项链、耳坠,也要花上千元的加工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一算,还不如直接买成品来的划算。

其实,真正值钱的珍珠没有那么容易开出来,这些直播间售卖的淡水珠,大部分都是表面不光滑、形状不够圆的珍珠。

如果是在线下亲眼所见,这些珍珠根本卖不上好价格,一般在线下都是装麻袋批发卖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直播开蚌却让这些珍珠有了更好的“出路”。

小小的珍珠盲盒,紧紧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吸引了无数人买单。

可开蚌如游戏,小玩怡情,大玩伤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