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投射到那场“断送功名到白头”的偶发事件上,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故,导致了洪升这样的结局?

洪升当时的身份,已经是国子监学生。这时候,《长生殿》历经十年,正好创作完成。

洪升就把这部新剧,交给当时京城号称第一戏班的“内聚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升的诗才很高,清代才子袁枚评价说:

“人但知其《长生殿》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汤显祖)之上。”

将洪升的诗歌成就,放在汤显祖之上。

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也说:“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将洪升和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相提并论。

洪升是将他天才的诗才,化入曲辞,所以《长生殿》的曲辞精致凝练,典雅工丽。

在后世的各种曲辞选本中,包含《缀白裘》、《纳书楹曲谱》、《遏云楼曲谱》等,《长生殿》往往是收录折子最多的一个传奇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才这么好,又经历了十年的苦心磨砺,加上身边几位好友帮他切磋琢磨,提点修炼,“与之审音协律,无一字不慎”,在音律辞藻各方面都堪称精品。

所以此剧一经演出就名动京师,“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出现了“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的演出盛况。

“内聚班”因为演出这部新剧大受欢迎,赚了大把大把的银子,所以感激洪升,就提出了一个善意的感谢:

等您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愿意摆上宴席为您祝寿,并且演出此剧,以此来感谢您。您可以邀请好友故交,一起来吃饭,欣赏演出。

洪升欣然答应。

这原本是平平常常的一场寿宴,谁知道竟然惹下滔天大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正是一年中秋前夕,洪升的生日也刚刚过去,(他是农历七月初一的生日),正是这样过节又过寿的好日子,

洪升邀请了他在朝中做官的好友赞善赵执信、侍读学士朱典、侍讲李澄中、台湾知府翁世庸以及同是太学生的查嗣琏、陈奕培等五十余人前来观戏。

这班人光想着过节祝寿了,却忘了这日子,还处在佟皇后宾天的国丧禁乐期间。

按照清朝法令:皇后死有100天的国丧,民间不能作乐。据说这一日距离国丧结束也就一天了,大家早已被看戏过节的快乐气氛熏染其中,谁还记得皇后宾天的日子还剩下几天?

看戏这事情,当时是最为赏心乐事的文雅盛事,所以大家全都忽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大家一起看一场戏,热热闹闹,也没啥事。

即使是皇后的国丧,也未必有人去留心。可是,得意的人自有得意之时,却忘了不得意的人正冷眼盯着借机寻衅,正在找他们的小辫子。

我们中土历来盛行“告密文化”,就有人跳出来,告密去了。

关于这个事件是谁去告密的,说法很多。

一说是因为洪升的好友赵执信得罪了一个“给事中”叫黄六鸿,黄六鸿趁机上疏弹劾。

黄六鸿是个一心往上爬的势利小人,赵执信少年得志,心高气傲,看不上他,所以他趁机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说是洪升遍请京城名流,没有请一个姓赵的叫赵星瞻,赵星瞻怀恨在心,于是检举揭发;

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比较晚,是后来兴起的,说是党人之争,洪升和南党友善,为明珠之党所恶,所以排除异己,遂兴此狱。

洪升当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国子监学生,这样低微的身份,朝廷重大的党争估计也看不上他。

所谓“党人之争”基本不予考虑。

倒是前两种起因,可能性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庆祝过节的好戏以后,“给事中”黄六鸿上奏朝廷,“谓是日系国忌,设宴张乐,为大不敬,请按律治罪。”

结果“奏入,得旨下刑部狱。凡士大夫及诸生除名者几五十人”。

洪升被捕下狱,最后革去国子生籍。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洪升此时已是候选县丞,一旦革去学籍,功名就丧失了,再也不会有“补天”的机会了。

赵执信年少得志,官运中天,却从此布衣终生;其他被牵涉落难者达五十余人。

时人诗云:“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子国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115篇原创内容

15个

收录于合集 #戏曲

上一篇谈谈中国历史上的“告密文化”下一篇媚香楼游人如织,小卷阿门庭冷落(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