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伴随每位英雄豪杰名留青史的,还有他们手中的兵器,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盘古斧、轩辕剑、偃月刀等,这些兵器体现了古代英雄们的刚毅勇敢和英雄气概,以及大丈夫当提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的慷慨悲歌和壮志豪情。

因此,在古代小说或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英雄们手提重兵器,在战场上奋力厮杀,这些兵器有的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有人对这些重兵器存有疑惑,古人真能手持重达百斤的武器作战杀敌吗?古代的兵器到底有多重?就让我们从出土的文物中来寻找答案吧。

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冶炼技术以及战争形态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商时期青铜冶炼技术比较强大,因此商朝的青铜兵器也比较先进。1979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中,出土了两支青铜钺。据考证,这两支青铜钺属于公元前12世纪。其中一支青铜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公斤,上面还有双饕餮噬人头纹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支青铜钺长39.3厘米,刃宽11.8厘米,重8.5公斤,表面有双身龙纹装饰。这是我国出土的重量较大的兵器之一。

经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商朝时期铜钺的刃部大多数没有使用痕迹,只有少部分铜钺的刃部有磨损,也就是说大部分铜钺不是战场上使用的兵器,很有可能是作为祭祀的礼器或者监狱的刑具使用。由于钺过于笨重,春秋战国时期之后逐渐退出战场。

唐代武则天少女时期因用鞭驯马而引起唐太宗的关注,这也是正史中首次提及鞭这个兵器。

鞭的杀伤力并不如刀、矛等锐利的兵器,但是三国之后,士兵大多身穿钢铁制的铠甲,刀剑难以穿透,而鞭是一种钝击类武器,它可以造成身穿重甲的战士内脏损伤,杀伤力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后梁名将王彦章有一铁鞭,长汉尺六尺二寸(约140厘米),重9公斤,鞭由十九节组成,每节绑着铜条,木质鞭柄由铜条环绕,鞭柄的前端像锤,四面刻有“赤心报国”四个绿色的字,因此,这支铁鞭有一别名叫“赤心报国鞭”。

由于中国古代一直使用甲片组成的扎甲,宋代制造的鞭、锏都粗壮沉重,利于破甲。诞生于公元11世纪的宋代连珠铁鞭,长84厘米,鞭身呈间隔连珠状,铁鞭尾部配重是铁制八宝。宋代竹节铁鞭,长90厘米,鞭头呈锥状,可以砸击,也可以突刺。这支铁鞭非常重,而且巨大无比,如果不是力大勇猛的武士根本用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龙吞口竹节铁鞭,长109厘米,这条铁鞭重9.95公斤,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重的铁鞭。

实际上,武将使用重型武器并不利于在战场上拼杀,反而是一些轻量型、灵活性高的武器杀伤性更大,比如,刀、剑。

商朝时期开始铸造青铜剑,剑长只有20-30厘米。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长度为55.2厘米。秦代普遍使用长剑,秦兵马俑中出土的十几把青铜剑,最长的达到了94.8厘米。汉代铁剑取代了青铜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汉代的武器中,最有名的是环首刀。汉武帝战胜匈奴,靠的就是环首刀。唐代以后,刀、剑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战斗时刺入身体后,也容易拔出,因为重量不大,也不坠手,更利于劈刺冲杀。明代以后,冷兵器实战的作用越来越小,火器开始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历史小说中关羽挥舞着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地取敌方将领首级,李元霸使用四百斤的双锤击打敌人,这都是不可能的,是作者为了突显人物的英勇无敌而进行的夸张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