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是鸡公山得以开发的前提。英国人用炮舰和鸦片洞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形成、洋务派产生与洋务运动,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铁路的修建和基督教的传播。当然,鸡公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日后成为避暑胜地的先决条件。一个外国人的一次偶然的举动造就了一座名山,同时也拉开了长达30余年建设历史。这个外国人便是美国基督教信义宗传教士李立生。
穿马褂的李立生
李立生(Daniel Nelson),1853年4月10日,出生于挪威,1882年来到美国,1890年来到中国。1901年始来信阳,1911—1917年任美国信义会信阳中心教区主任。李立生是洋教传入信阳的第一人。
1926年北伐战争中在信阳南关教堂,头部被流弹击中身亡,享年73岁。在信阳26年,建立了传教中心。在其推动下,1920年,在华美国和西欧五国的基督教信义宗实行了大联合,成立中华基督教信义联合会,即中华信义会,在鸡公山召开成立大会。1902年10月21日,他和施道格乘火车首次踏勘鸡公山,从此揭开了鸡公山百年开发的历史。在信义教会中,把李立生捧为"拓荒宣教士"、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李立生与其夫人安娜一共育有五男二女。《神州义仆》(香港道声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李玛丽,系李立生的小女儿。此书叙述了李立生来中国传教及发现鸡公山的情形。然而,更为准备地描写李立生、施道格二探鸡公山的过程的,是1925年鸡公山教会区北沟协会(The General Purpose Council of the North Valley Association)所编写的小册子《KIKUNGSHAN》,即《鸡公山》,书中第3页译文写道:
鸡公山的现代史,大约是在25年前才开始的。传教士认为,这个山作为避暑胜地,要比(庐山)牯岭方便得多。1902年10月21日,二名信义教徒花一天的时间爬上了山——集体火车票尚在。……
由此,1902年10月21日应该是改变鸡公山的历史命运的一天,也是鸡公山作为百年避暑胜地的开始的一天。这一天,理应值得我们铭记。
此书由1925年北沟协会常务理事会出版。1985年10月姜传高编译。其英文版原件系1985年享利·亚历山大(Henry Alexander)来鸡公山时献出底本复制的。对于研究鸡公山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