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段时间,要做好培育壮苗、清沟畅水、严防冻害、防早苔早花和做好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油菜安全过冬……”12月18日,在郎溪县新发镇官桥村来自县里技术员向种植户张波讲解越冬油菜管理技术。

今年25岁的张波是该镇官桥村人,常年在外务工,2021年回到村里投身到乡村振兴实业发展下,父子俩从一开始流转承包的近百亩田,扩大到了现在的315.14亩,并申请创办张波水稻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新生代“农场主”。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刚刚回老家种田时还是有点不太适应,尤其是面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显得十分茫然,必须一切从头学起。”张波说,除了向父辈学习种田技巧、向种田能手讨教外,还积极参与县里高素质农民的培训班,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各种管理经验。

实际种植中,他边干边学,在不断摸索中掌握了农田种植技术,并学会了旋耕机、施肥机、开沟机、大小喷雾器、收割机、手扶拖拉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渐渐地,张波从一个种田“门外汉”成为“小能手”。

“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就是好,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种田管理技术,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钱。”张波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家庭农场效益越来越好,今年总产值达56万元,其中:水稻37万元,小麦19万元,除去化肥、农药、人工工资、机械作业、承包费、种子等生产成本,净利润约为16万元。

“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我将积极接过种田务农的接力棒,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务农,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张波表示。

在该县,高素质农民培训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上的“一盏明灯”。越来越多像张波一样的农民,通过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由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大步走,获取了一把通向成功的“金钥匙”。据科教信息科陈大鹏介绍,2022年郎溪县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人,培训设置了粮油、茶叶、农机三个专业班。

“接下来,我们将多形式、多平台、全方位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向新型职业化、现代化转型,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工办专职副主任杨玉明表示。(李希蒙 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