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波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逐渐康复,这些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人群是否会“复阳”或“再感染”,成为社会关切。

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关于“复阳”以后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问题,既往做了很多研究,所有“复阳”的病人做病毒分离,都是没有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复阳”的患者导致进一步的传播。因此我们说“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

“从危害性来看,‘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当然也有个别的会出现咳嗽、不适,残留的症状。总体来看,‘复阳’是新冠病毒感染相对常见的一种情况,传染性是极低的,不必恐慌。”王贵强称。

至于“复阳”发生率概率有多大,王贵强表示,既往原始毒株的“复阳率”有很多研究,5%-15%的“复阳率”,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复阳率”具体数据还没有太多的研究。

随着近期全国阳性病例的增多,社交媒体上流传出“早阳早好”的说法。对此,王贵强认为,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

“早阳”“阳康”之后,再次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再次感染,也叫二次感染,是指感染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的。

王贵强称,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高于德尔塔和原始毒株。“现在我们感染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