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日前,“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一些有仪式感的网友赶在最后一刻,截图留念。与此同时,一项名为“行程卡纪念版”的新型服务,也随即在朋友圈流行,其依托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供用户使用,一度冲上微博热搜。(12月17日 《新民晚报》)

“通信行程卡”俗称“行程码”,过去三年在“追阳断链”、排查风险、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行程码”退出历史舞台,很多网友感触良多,希望通过截图、发朋友圈等方式,向一个特殊的时期告别,开启新一轮的生活。“行程卡纪念版”的诞生,正好迎合了公众该方面的诉求。

从网上流传的“行程卡纪念版”来看,其界面和原来的“行程码”十分相像。不同的是,“行程码”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在运行过程中遵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而“行程卡纪念版”的发布主体不明,只需用户选择添加近三年内到达或旅经的城市名称后,即可秒级生成。尽管“行程卡纪念版”并未要求用户填写手机号或验证码,但由于其和传统的“行程码”界面十分相像,还可能让公众误以为是官方行为,继而进行操作和分享,存在行程轨迹等个人隐私信息被收集利用的风险。而隐私信息泄露一旦发端,便有可能从“临社区”到“朋友之间”,形成病毒式扩散。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社会共识,刻不容缓。不管开发主体是否出于商业目的,有无恶意动机,在“行政码”下线之际打擦边球,推出页面相近的“山寨”产品,无视了既有规则和法律边界,终归是不合适的。

目前,“行程卡纪念版”已涉嫌混淆官方服务功能违规,被暂停服务。但在多个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依然可获取相关链接。这些链接虽并不直接涉及诈骗,但多含大量广告,同时会向用户索取大量隐私信息,显然已违反平台运营规范。对此,微信官方应严厉打击、坚决治理,避免用户利益蒙受损失。

从此事说开去,移动时代到来后,小程序已成为窃取用户隐私的重灾区。而相比当下对APP隐私协议的规定,小程序由于“隶属”于微信平台,其在隐私保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也较为模糊。但从《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来看,个人自行开发微信小程序,必须经过微信官方审核通过,上线后如发现收集与服务无关的用户个人信息,平台将根据违规程度限制手机号授权等能力。不难看出,对于小程序使用期间的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微信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日前正式印发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第三方应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对用户造成损失的,网络运营者应当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除非网络运营者能够证明无过错。这意味着,小程序出现用户隐私和数据泄露,作为背后主体的微信或需担责。借此契机,微信平台也是时候梳理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管理,对涉嫌侵害用户隐私的现象和行为及时发现、从严处理,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绿色的使用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