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2月22日报道:今年,在上海打造“千园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公园打开了围墙。以中山公园、和平公园、复兴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城市公园陆续“破墙”,将园内生态资源开放共享,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拆除了物理边界、24小时开放的公园,应当如何为市民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对公园而言,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精细化管理挑战?杏黄枫红之时,东方网记者走进沪上三家老牌公园,听管理方聊了聊他们的经验与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公园

共享美景释放公共休憩空间

今年9月,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围墙正式打开,以全新姿态融入苏州河公共空间。围墙拆除以后,从3号门走到2号门,原本狭窄的万航渡路整体开阔了许多。

一条长约700米的林荫道,串联起一头一尾两处精心打造的广场,也将原本“深藏”在园中的华东地区最大悬铃木、铜顶、音乐台等中山公园著名景观展现出来。经多次人民意见征询,已经有114年历史的“小辫子”车20路公交站保留在2号门前,被草地、大树和各种绿植环抱。

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晶告诉记者,“破墙”后2号门和3号门的客流量翻了一番,中山公园的全面打开突破了社区、商区、校区、园区之间的隔阂,释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公园

无独有偶,今年完成改造的和平公园也用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实现公园景观和生活街区融为一体,原来的公园三号门(天宝路大门)处,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门,取而代之的是景墙限定的城市节点,一处向市民24小时开放的口袋公园——垣园。新港路沿线的围墙被拆除后,以绿植、水溪为天然阻隔,鸾尾水岸、杉林岛自然交错,绘就一幅滨水林荫的美妙画境。

上海虹口城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璇告诉记者,和平公园改造遵循的是“无界、焕新、互动”三大设计理念,增加了生态景观、科普健身、沉浸互动等多元化的娱乐健身休憩区域。“重新开放伊始,市民热情高涨,客流量比较高。近期,客流量已经回归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兴公园

而作为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复兴公园当初在做“破墙”设计之时,公园管理方绞尽脑汁,要在保留公园景观与周边街区融合之间寻找平衡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开与分享,复兴公园拆除了靠近重庆南路、复兴中路两侧的围墙,从原先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增设到了五个。新增的那个出入口位于复兴中路一侧,与思南公馆区域形成更为便捷的连通,通过放坡消除地形高差,游人可沿小径步入公园。而在重庆南路上,新紫藤架与复兴公园春广场的廊架形制相同以形成呼应。通透的植物造景取代公园围墙,使得行人、游客还未步入公园,就能观赏广场以及大草坪区域的景致。

公园功能拓展促“园丁”转型

既要打得开,也要管得住。开放式的布局、24小时迎客,对公园秩序的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安保力量要加强;监控设施要升级;照明系统既要满足游客安全又要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公厕保洁、设施维护要调整频次;随着公园活动的丰富,还要做好大客流应对预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晶告诉记者,中山公园通过“人防+技防”保障市民游园安全:“安保人员在园内巡检,最近冬季晚上6点启动夜间照明,做到无死角管理。”而和平公园则新增了两名“新保安”——安防机器人,它们的任务是夜间巡检。上岗以来,两台机器人“保安”披星戴月恪尽职守,沿着和平公园绕了一圈又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公园的安防机器人

“这两台机器人会按照我们预设的两条线路自动分头行动,机身配备了雷达检测系统,通过热成像能监测到异常数据,包括异常气体、人脸、车牌、火焰、烟雾、人群聚集等。它们还能自动识别游客是否佩戴口罩,体温是否异常,是否有异常温度等。”王璇介绍道。所幸的是,它们的警报至今一次都没拉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公园功能不断拓展,园方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相应转变。漫步于复兴公园,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科长臧军认为,公园“破墙”打开的不只是围墙,而是文化上的共融互通。他指着园内一栋小楼对记者说:“这栋楼原本用于陈列园史,功能较单一,现在承担起了‘公园+’的职能,展览活动不断,吸引很多人进去看看,收获更多的知识。”

未来,公园管理方还将筹划更多丰富多元的活动,使复兴公园与淮海路的商业特色、思南公馆的书香文化相呼应。臧军告诉记者,原来钱柜KTV所在的复兴广场大楼正在进行最后的改造装修,楼前将新增旱喷等景观,大楼内将引入电竞中心,“我们还将结合电竞赛事的体育文化,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兴公园

游客自治+精细化管理为绿色“保鲜”

上海正在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向“在公园里建城市”转变,敞开大门的公园为公众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休憩体验,但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却需要管理方精细化管理与市民自觉约束共同“保鲜”。

在采访中,记者目睹到个别市民的不文明游园行为,比如为了少走几步路而踩踏绿化带入园,结果把景观草踩秃了;比如坐在花岗岩上吃盒饭,油腻的垃圾在花岗岩上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复兴中路一侧被踩损严重的绿化带,臧军有些心疼:“相信这些行为只是个别市民的不文明之举,但如果频繁发生,我们一方面很痛心,另一方面也会反思,是不是需要相应的调整景观布局或景观材质?”

今年9月,中山公园也发出倡议,邀请市民缔结《梧桐公约》,倡导注重公共卫生、关心爱护植物、不随意骑行、拒绝噪音扰民、无游烟喧哗。针对今年很火的飞盘、滑板等运动,《梧桐公约》倡导文明健身,不在园内进行球类飞盘、不滑轮滑板,注意游园安全。“我们希望通过公约激发市民文明自治,共同维护中山公园万航渡路的美丽景观。”王晶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