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生于山沟荒地。分布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主产陕西、山东、甘肃、河南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认为,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用法用量】0.5~1.5g,炮制后用量多作丸散用,粉剂每次0.3~0.6g,最多0.9~1.5g装入胶囊内吞服,否则易发生恶心、呕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泻下作用。现代实验已证实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前人不以甘遂汤剂是有科学根据的。

【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医书记载: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泻积水,能驱宿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研究表明:

甘遂可以对胃肠道产生刺激,能够增加胃肠道蠕动、提高肠管紧张性,从而起到破积通便的作用,适合大便不通的患者服用。甘遂还属于峻下逐水药,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小便排出,使体内潴留的水分排出体外,有利于消除水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腹积水、顽固性肿胀、肠腔积液等。另外,将甘遂研磨成粉末,用水调匀后外敷于局部,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热肿毒,从而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遂具体治疗作用介绍如下:

1、斑蝥与甘遂共同研为细末,外涂,治牛皮癣

64岁的王大妈最近一个月以来总是感到两个小腿奇痒难忍,她拿来家里常备的皮肤药抹了抹,但还是不见好,一双小腿被挠抓得血迹斑斑。

王大妈平常身体健康,几乎从来不去医院,可这次王大妈却不得不来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查体时,只见王大妈的小腿上散落着数个皮疹,基底泛红,约有一个硬币之厚,并且上面还有一层松散的白色鳞屑。王大妈被诊断为银屑病,即人们常说的牛皮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给王大妈开出处方,将斑蝥与甘遂共同研为细末,并以白醋调和之后外涂患处,每日用药3~4次。用药前刮去皮损表面的白色鳞屑,如有出血则待出血后涂在出血点处,但需要注意不可涂到正常皮肤上。

用药第二天,王大妈发现用药后的皮损处居然起水泡了,着急之下王大妈赶紧找到主治医生。医生告诉王大妈别慌张,这是正常现象,并嘱附她继续用药。

用药第四天,王大妈发现小腿的皮损处已经结痂,王大妈遵守医生的嘱附,不搔抓结痂处,直到结痂自行脱落后。即治疗半月之后,王大妈发现牛皮癣的皮损已经随着结痂的脱落而消失了,皮肤光洁如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小便不通

甘遂30g,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甘遂10g,面粉适量,麝香少许(亦可用冰片代),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中极穴处(脐下4寸),方圆约2寸,一般30分钟即见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加热敷,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小便不通8例,外敷1次即排尿者5例,外敷2次排尿者2例,外敷2次再加热敷而排尿者1例]。用上法敷脐,可治截瘫患者之尿储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渗出性脚膜炎

报道甚多。如张志民用甘遂配大戟、芫花研服,治疗本病有良效。

4.肝硬化腹水及肾炎水肿等

一般研末冲服,量宜从小到大,以不伤正为度。对腹水、水肿有较好疗效。其配以扶正之大枣、党参、黄芪等,可防伤正。配白芷、白芥子、半夏等外敷肺俞、肠俞等穴可预防哮喘复发。

图文演绎养生、健身、治未病知识,往下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