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迎来水源进京8周年。8年间,已有84.08亿立方米的“南水”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奔涌,跋涉1276公里惠泽京城。“南水”为加强北京城市供水保障、提高水资源战略储备、涵养回补地下水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水”成为北京城市用水主力水源

北京市累计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80公里、市内配套输水管线约265公里。重点建设完成了南干渠、东干渠、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一期二期、南水北调来水向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东水西调改造工程、通州支线、河西支线、大兴支线、大宁调蓄工程、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一期二期等重点配套项目。

同时,北京市还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11座,目前,北京市内已有13座水厂接纳“南水”,处理能力达468万立方米/日,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备井置换等重要民生工程。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安全、优质的“南水”已经深入京城千家万户,约七成“南水”被用于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的主力水源,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得到有效缓解,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500万。

“多源共济”水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以“南水”为基,北京市全面实施水资源统筹调度、精细配置,“多源共济”的首都水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以“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为指导,在确保北京市自来水厂“喝饱水”“喝好水”的前提下,市水务局积极研究谋划,采取多种措施向密云、怀柔、大宁等大中型水库存蓄南水北调水源,统筹多水源实施流域性生态补水,适时加大地下水源回补力度,逐渐补充多年来由于极度缺水导致地下水源超采的历史欠账。

水资源战略储备大幅增加

在“南水”的“助攻”下,北京市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大幅增加,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并持续稳定在30亿立方米左右高水位运行。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7年累计回升10.11米、增加储量51.8亿立方米。永定河连续两年全线通水,全市五大河流时隔26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相比2014年同期,全市新增有水河道44条、有水河长852公里。

“南水”进京8年间,北京市河湖生态环境全面复苏,水生态功能大幅提升,健康水体比例从不足60%提升到87.2%,很多河流、湖库成为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乐园,黑鹳、白鹭、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成为常客,河湖水系清新明亮、生机勃勃。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北京市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北京市全面实施水资源“取供用排”全过程统筹协同监管,《北京市节水条例》首创“大节水”立法,出台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管控制度,推动建立水要素管控规划和区域水影响评价体系。同时,实施新一轮节水行动,完成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创建节水型载体5000余个。

在全市经济总量增长44%的情况下,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显著下降。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