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种老少皆宜的传统游戏,闲时三两个朋友一起,逢年过节亲人一起。民国时期,不论是整日里无事的贵族太太,还是附庸风雅的文人才子,都逃不过它的魔力。

这便是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不打麻将,因为赢不了

在梁实秋的文章中,曾有一篇《谈麻将》,在文章他详细阐述打麻将的日常与乐趣。旁人一看,总以为梁实秋本人定是个中高手,麻将桌上的常客。

可是每每到真枪实战,梁实秋却几乎不上桌打麻将,只在一旁观看。旁人问他为何?梁实秋却说:

“我不打麻将,并不妄以为自己志行高洁。我脑筋迟钝,跟不上别人反应的速度,影响到麻将的节奏。一赶快就出差池。我缺乏机智,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顾不过来,遑论揣度别人的底细?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如何可以应付大局?打牌本是娱乐,往往反寻烦恼,又受气又受窘,干脆不如不打。”

这样的梁实秋,着实可爱,旁人不打麻将,都自诩高洁,可他偏偏说自己反应太迟钝。

其实,从幼年开始,梁实秋便很少打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出生自书香家庭,父亲又是典型的封建式教育,认为麻将乃是玩物丧志,几乎不让梁实秋碰,家里更是不见麻将踪影。

略微大一些时,梁实秋好奇问起父亲,结果父亲脸色一板说道:“打麻将吗?到八大胡同去!”自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在家中提起麻将,后来与朋友相处,才得知麻将乐趣。可惜的是,他已经错过了学习麻将的“最佳时间”,成了“反应迟钝”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自己打麻将不行,但梁实秋依旧会在常备麻将,为的便是登门来的好友。

与梁实秋交好的,许多都是有名气的文人,而在这些文人中,尤其以梁启超、徐志摩为之最。

二、唯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梁启超,著名的梁任公先生,人们眼中的大师与教育家,打起麻将来也是一把好手。

他认为,麻将不过是一种可以娱乐的游戏,能够令人放松身心。梁启超在清华念书时,读书兴趣浓厚,打牌兴趣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能废寝忘食读书,亦能废寝忘食打牌,每每了牌桌便将一切烦恼都忘却,不再想“读书”二字。

梁启超常说:“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一味读书,极有可能将自己养成书呆子,时不时来几圈麻将,便成了劳逸结合。

除了梁启超,胡适也是个爱打麻将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冬秀喜欢打牌,胡适独爱打麻将,只不过一个经常赢钱,一个却老是输钱。据知情人士透露,江冬秀打牌赢的钱,几乎能满足他们一家日常所需。

有一次,胡适与好友打牌,接近尾声之时,胡适一手“大满贯”的牌,内心犹疑是否要直接扣了对家。

此事牌桌面上两张白板,胡适手中一张白板,唯一担心的便是“吊孤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富贵险中求,牌桌上更是如此,胡适思虑再三决定冒险一把。结果这一个冒险,胡适便输了个精光,最后还开了一张30多元的支票,才算得结这次输的钱。

幸而江冬秀在这些琐事上大度,否则回家又是一顿“天翻地覆”。

徐志摩打麻将,便与胡适有些相似,只要有好牌,必定不假思索,牌去如飞。因为折折哦那个魄力,他每每和太太小姐们打牌,都非常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四个人凑在一起,天造地设

不过,麻将这等迷人的游戏,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在国外也是风靡。

梁实秋在国外留时,刚一上出国的轮船,便看见几位同学在娱乐室支起了麻将。在麻将声、同学的欢声笑语中,大家倒也忘记了远离家乡的愁思。

到了国外之后,美国教授也爱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梁实秋、闻一多到两位教授家用餐,饭后他们谈起了中国文化。席间不知谁提了一嘴,外国教授突然表示,既然人数合适,不如凑一桌麻将。

令人惊奇的是,说话间,老外便从房间里掏出了麻将,准备要上桌。这时候,梁实秋有些窘迫,不好意思地坦诚道,自己几乎不会打麻将。

老外一听,十分不解:“中国人竟不会打麻将?”

不得已,几人只能临时拿出说明书,凑合来了几局,结果自然是难以尽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闲时候,打麻将能够消磨时间;情绪紧张之时,麻将更是放松的一把好手。抗战期间,前线在打仗,后方在准备物资之余,更有些人十分空闲、情绪紧张,难以安抚。

这时候,便有人戏言:“一个中国人,闷得发慌。两个中国人,就好商量。三个中国人,做不成事。四个中国人,麻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