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要儿子,一个重要原因是“父债子偿”,当然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父仇子报”。
段虽然失败了,但他还有个儿子,叫公孙滑。
在这场动乱中很幸运的跑到了卫国。
公孙滑也是个有骨气、有志气的儿子,并不满足在卫国政治避难,一心想着报仇。
带着父仇不报非君子的心情对着卫桓公一顿忽悠,卫桓公竟然出兵替公孙滑报仇,攻打郑国。
为什么说是忽悠,因为这件事从大义上来说,本身就是段做的不对。郑庄公是郑国的合理继承人,段即使成功,也是篡位者。
对郑庄公的批评也仅限于明知道弟弟要造反,不提前阻止,没找个好老师教育从小骄横的弟弟懂得君君臣臣兄兄弟弟,没了兄弟情义。
所以无论亲兄弟还是干兄弟,大家还是要重视情义的。
受到如此批评,我认为已经真的到黄泉的郑庄公还是有点儿冤的,不知道阎王会不会帮郑庄公把黄泉洗白为清泉。
因为以段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这个学生,不然后来中国皇帝们从小都是各种老师名师一对一辅导,还是没几个好皇帝。
弄个有节操的老师,管不了段,出了问题,即使郑庄公不治罪,估计不是上吊就得跳河,得表示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门生子弟,从这个角度,郑庄公还间接挽救了位有节操的好老师。
估计是郑庄公没想到卫国会替公孙滑出手,明枪易躲,江湖难料,黑砖难防。
卫国居然打赢了一仗,攻占了郑国的廪延。
这下可不得了,老虎屁股岂可乱摸!
郑庄公联合周天子和虢国的军队共同讨伐卫国。
春秋那会儿,虽然周天子实力已经不怎么样,但名义上还是老大,就像现在的联合国,没什么权力,不过可以扮演“师出有名”中的“名”。
郑庄公能够让“荣誉老大”陪自己去卫国溜达一圈,体现郑国是正义之师,可见江湖地位还是很高的。
至于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很搞笑的国家,国君智商似乎都不怎么高,全都是一根筋,从辩证法两方面看,也可以称之为执着或是讲义气。
卫桓公为了公孙滑的正义去挑战郑庄公,后来卫懿公对仙鹤的热爱比仙鹤还仙,堪称“大仙”;战国时卫国死心塌地的帮魏国抵抗秦国,至死不渝等等。
无论惨烈还是严肃时期,总会有那么些搞笑的角色活跃气氛,我们在快乐的同时,应该感谢这些角色,牺牲小我,愉悦大家。
郑庄公,不是个好惹的人,你卫国敢收留我郑国的政治犯,还敢替政治犯出头,肯定不能轻饶。
第二年,庄公再次以公孙滑为理由攻打卫国。
其实,这不一定是报仇,背靠这么充分的理由扩张自己,何乐不为!毛主席说:“有理有据有节”,庄公用的很好,占了便宜还能卖乖,要不怎么说庄公是个明白的聪明人。
这里出现一个疑问,在第一次讨伐卫国的时候是周天子、郑国和虢国,为什么是这三个国家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