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策闻名于世,却因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早早夭折,后人都为之惋惜。想不到100多年后的东晋,又有人用了这一策略,甚至还差点北伐成功,这个人就是东晋的桓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温第一次北伐运用了诸葛亮的战略,他亲率四万步骑兵自荆州出发,取道武关(陕西省丹凤县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同时,命司马勋从益州经子午道进攻占据关中的前秦。这种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的战略和诸葛亮的隆中策如出一辙。可以说,只要桓温认真实施这一策略,他是很有希望北伐成功,一统华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桓温北伐的条件比诸葛亮要好的多,从军事角度分析,首先南方实现了统一,北伐不存在后顾之忧。而北方则是一片混乱,多个割据政权并存。西北的凉州(今甘肃大部分)至少在表面上还臣服于东晋政权,而且还派兵攻破了陈仓,策应了桓温北伐。关中的百姓也是人心向晋,给东晋军送酒送肉,很多老人痛哭流涕,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晋朝军队。长安城中的前秦士兵也只剩下6000老弱病残,如果桓温趁机进攻长安的话,是很有可能一战平定关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温北伐带的兵是不多的,只有4万。所以虽然兵分多路,重点必须是守难攻的关中。只要占领了整个关中,等待中原再出现乱局,就可以出关逐鹿中原。但是,这仅仅是从军事角度分析,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谈军事就离不开政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温打到长安城下后,兵锋却停滞不前。他给出的理由居然是要等待关中的麦子成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明明一战可定,非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为什么呢?他到底在等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桓温北伐的动机根本就不纯。他就是为了借北伐扬名立威,为自己夺权上位做铺垫。关中百姓虽然送酒送肉,但是关中世家大族们却很少有归附的。这对于想称帝的桓温是致命的,要知道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权势很重,没有他们的支持,任何政权都是难以长久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中世家大族们在观望,他们看到桓温在长安城下裹足不前,还以为桓温实力不济呢!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桓温在等关中世家大族们的支持,然后桓温才敢打下长安,趁机称帝。关中世家大族们在等桓温打下长安城,才敢投靠桓温。他们怕桓温北伐失败后,遭到前秦政权的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桓温和关中的世家大族愿意等,前秦政权可不会等。前秦赶在晋军前面把关中的粮食收割一空,甚至连不熟的麦子都收了。给桓温来了个坚壁清野,从千里之外的南方运粮是很困难,粮草不济的桓温只好退军。桓温北伐最终以虎头蛇尾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单从军事上看,桓温打下长安城是轻而易举,拿下整个关中也不在话下。诸葛亮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站在桓温的角度来看,关中百姓和世家大族还是心向晋朝的,他们支持桓温代表晋朝北伐,却不会支持桓温篡晋称帝。桓温就是打下长安城,也是无济于事。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白白糟蹋了诸葛亮的隆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