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嚼完再吃,文要看完再论。

这句话送给那些怒批许石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翻看朋友圈,时常刷到关于“恢复民跪官制度”的信息截图,而且多辅以夸张耸听的标题,引来无数人转发痛批和嘲讽。

初次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也是惊掉了下巴,难以相信现在还有如此软骨之人,其跪舔之态难道已经到了如此无耻的地步?

不过,当我看到文章作者是“许石林”三个字的时候,我提醒自己,这个标题大概率是许老师的弦外之音。

以我对许石林老师文风的了解,铁鞋踩在脸上他也不会写这种狗屁文章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曾读过他的不少文章和专著,当年他时常在《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主笔,写下很多有深度的思辨文章,尤其对史学较为熟稔。

许石林老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是国家一级作家,中作协会员,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他曾经获得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许老师在杂文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我从网上荡来许石林老师的原文,全篇1500字左右,是5年前写就的文章。读罢全文,酣畅淋漓,我实在搞不懂,一篇绝妙的反讽杂文,怎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大毒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并完全全读完整篇文章,如果仅是因为标题党直接开骂的话尚可原谅,但若看完全文仍然不知其味的话,那么我只能说,当年的语文老师对你照顾不周,给你落下了太多的阅读理解课。

许石林老师在文章的最后说到“因为要讲官威、官仪、官气,要获得百姓的尊重和敬仰,就很不自由,而老百姓很自由。”

此句可谓全篇文眼,直接点出要害。

官员就要有个官员的样子,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保持一身的正气,时刻有如履薄冰之感,你做好了自我约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众的尊严,当民众和官员都有了尊严活成了人的样子,应该就不会出现“民妄念丛生,怨恨恣肆”,“官不讲官威,不养官气”的相互藐视现象。

许石林文中所谓的跪,本质上是一种监督,一种权力的自我约束,让官员知礼知节,有个父母官的样子。

什么叫知礼知节?无非像个官的样子,不与民争利,为官处事有节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文中举了几个例子。

宋朝成都有一杨姓人家,世代卖腌菜豆豉,后来家族中考出一个举人,当上了官,于是整个家族就把这个祖传的腌菜豆豉生意给停了,说关就关。因为家里人当官了,就得有个样子,再做生意就丢人了,哪怕家族生活陡然下降,也要保持这份官员家属的荣耀和尊严。

你跪的官员家孩子不愿意从事演艺,演艺的机会就全部留给老百姓穷人家的孩子了。当官的孩子不从事演艺业,就没法全方位左右演艺,就能出好演员好作品。但现在演艺成了很荣耀的事情,于是,机会全被官员的孩子给占有了,各种资本就全进入了,自然难有好演员和好作品。

你跪的官员是阎敬铭那样的,阎敬铭当同治光绪的户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儿子参加会试,主考官有意问阎大人:令郎平时习字写什么体?阎大人随便答:颜体。阅卷时,张主考见颜体字的考卷,格外重视,加分,拔为前列。揭榜后,阎敬铭儿子以数十名后中进士。其实,阎敬铭儿子并不会写颜体,阎敬铭之所以故意说错,是想让儿子凭本事去考。

宋朝宰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最郁闷的就是父亲当宰相,“耻以父任得官”,他故意住在乡下,不上重点高中、不上贵族学校,像个乡下平民孩子一样,后来以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宋太宗还有意打压说:小李呀,你父亲毕竟是宰相,没关照你,人家也认为关照了你,要是让你的名次太靠前,老百姓一定会怀疑咱们腐败了,你就名字靠后吧。

不与民争利,不徇私舞弊,不营营苟苟,知廉耻懂克制。试问,这样的官员谁不喜欢?此情此景,是不是有一种“给跪了”的钦佩之情。

很显然,许石林笔下所谓的恢复民跪官,讽刺的正是那些不为民做主的庸官恶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别的本事没有,断章取义带节奏玩的比谁都溜。

许石林老师的文章,本是一篇活泼辛辣的反讽之作,却被好事之徒拼拼接接,起一个瘆人的标题,抛出几个惊人的观点,一篇引发口水的流量文就此产生了。

对于读者而言,也要有最起码的认知水平,大家好歹都是完美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了,怎么就那么容易情绪上头呢?

大家一定要牢记,凡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奇葩事,最好先冷静一下,多探究一些真相,现在的网络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人带到沟里去。

另外,现在很多人沉浸在视频的快乐当中,已经逐渐失去了阅读的耐心,别说是完整的读一本书,就是一篇长点的文章,都已经没有耐心看完了。

还是那句话,凡事别急着上头,饭要嚼完再吃,文要看完再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