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底到现在,银行理财两大现象值得关注:一是2022年12月底银行启动理财“防亏神器”摊余成本法,被很多银行定义为“低波动理财”产品;二是最近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回暖,并被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称为银行理财已经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

这两大现象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有某种固然的联系,虽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回升有一定的债券市场回暖因素,但是否会有所谓的防亏神器造成的假象呢?

第一,曾经被人称为银行理财玩套路和毫无底线的官骗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境:本来净值体现的收益率还不错,为什么到赎回的时候相相去甚远?从而质疑自己的理财收益被银行给没收了,占有了甚至剥夺了。甚至有网友气愤地称银行理财在玩套路、毫无底线,是明目张胆的官骗。

朋友说,自己有一笔北京某银行的远见年度理财,到期日是2023年1月9日,到期前看了自己的理财收益还有3%。本来是周一也就是9号到期,但周六(7日)突然发现在周五(6日)的时候银行调整了理财产品单位净值,而且是大跳水的调整,理财产品单位净值从5日时的1.043直接降到6日的1.018。一夜损失2%的市值!更重要的是,周四周五中国的金融领域没有任何大的动荡因素,也没有非常严重的减利事件发生,周五发生重大的损失调整,周六周日不能交易无法赎回操作,因此质疑银行理财公司是为了少支付利息作假账、玩套路。

到底是不是玩套路、作假账呢?实际上这里可能两大原因:一是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前银行理财机构要收取各种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和赎回费;二是这就是摊余成本法带来的问题,既在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到期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是按照投资资产的既定收益进行测算,而真实的市场价格并没有考虑,只有当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时要将预算的收益与现实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兑现,如果所投资的资产价格已经下浮,但银行理财净值并不调整,从而在到期时集中调整并在严重时可能会形成较大的亏损。

正因为理财产品的摊余成本法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后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变,既每一个交易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随着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而调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完成了银行理财向净值化的转变。

第二,“低波动理财”产品成各银行推出的理财“防亏神器”,实际上不过是摊余成本法的“死灰复燃”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虽然解决了摊余成本法所造成到期后净值大幅度回撤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上涨或者下降,从而引发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

在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价格变动幅度不大时,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可能在一个可承受的幅度,但如果资产价格变动幅度过大时,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可能就会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理财市场的波动。

2022年11月由于银行理财投资的主要资产—债券价格的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净值的大幅度回撤,甚至导致众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并引发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2022年11月17日最近一周有7469只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亏损,12月上旬市场上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超过4000只,有一家银行有两只银行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和-23.01%,这样的净值回撤程度引发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赎回潮,导致银行理财规模的大幅度回撤。

2022年底全市场理财产品跌破净值比例为20.22%,据中金公司预测,2022年11—12月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回撤约2.5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速将从年中的13.0%回落至-0.2%。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回撤和众多理财产品亏损引发的赎回潮,银行理财公司一方面出面道歉,另一方面就是开始推出“低波动理财”产品,通过强调稳健低波动这一理财产品特性企图挽救银行及理财公司的“留客”能力。根据初步统计数据,在2022年12月份就有包括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建信理财等在内的10余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热推“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

但如果我们刨开所谓“低波动理财”产品的本质,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低波动理财”产品无论是理财资金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标的选择都与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太多区别,唯一有区别是这些所谓“低波动理财”产品使用了一个摊余成本法,从而被称为“估值神器“。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确实造成了较大规模的负反馈,现阶段理财机构将主要聚焦在现行监管框架之下发行可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

第三,目前银行理财净值的回升是否是低波动理财的功劳呢?摊余成本法真的能够让银行理财市场真正回暖吗?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也确实是值得银行理财投资者、银行理财机构的欣喜,但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还面临着三大考验和拷问:

一是银行理财市场回暖的基础是否已经存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回暖的基础是债券市场有一定的反弹,这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是否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解读清楚,只有解决了银行理财投资资产的价值稳定性才是银行理财市场回暖的基础。

二是靠“低波动理财”产品使用的一个摊余成本法所导致的银行理财市场回暖只能会导致银行理财市场的更大不信任感?相比理财产品净值化,采用摊余成本法确实在理财产品持续期对净值波动加以熨平,虽然短期内确实有一定的稳住投资者的意义,同时,从净值体现上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银行理财市场回暖、稳定投资者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理财投资风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时仍然会让投资者面临风险损失,从而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计算方法的转换风险后置。

三是银行理财市场目前的回暖到底是临时性的弱反弹还是根本性的拐点?目前市场普通认为,随着我国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债券市场,债市及理财市场已经呈现逐步回稳的态势,绝大部分产品净值已经开始回升。据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展望2023年,理财资产管理规模流失的资金有望逐步回流理财市场,初步测算2023年理财规模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5%。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并没有任何数据依据和理财投资资产回暖的依据,说银行理财市场回暖除了“低波动理财”产品外,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银行理财市场确实需要稳定,但更需要重建,依靠“低波动理财”产品的摊余成本法从长期的角度看,并不利于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你还会购买银行理财吗?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