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是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的阻碍,也是宋朝在南方最后一个强敌。对于南唐的灭亡,历史学者们总结了各种原因,说法非常多。很多人将此归咎于天下大势的演变,认为赵匡胤是天命所归。实际上这种囫囵吞枣的说法并非治学的态度,只适合官场马屁。从南唐灭亡的过程来看,虽然有北宋强大的国家实力,但我们也看到了南唐政权自己荒废败坏的结果。这其中南唐后主李煜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因为他沉迷于诗词和佛学,导致政事荒废,才使得内忧外患的南唐迅速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即位前的的环境来看,南唐比北宋并不差多少。虽然在后周世宗柴荣时期,南唐败给后周,被迫称臣纳贡,但大多是形式上的表现。南唐还站着江淮两岸的地理优势,也有江南富庶的税赋支撑,逆转军事上的不利局面并非不可能。实际上后周一直将南唐作为最大的威胁,柴荣去世后第一时间派名将李崇矩向南唐致哀,就是担忧南唐趁机反攻。因为当时后周也是内忧外患,对内是孤儿寡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对外有赵匡胤、李重进等手握重兵的权臣。所以当时的形式后周比南唐还不如,至少南唐内部处于政治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在后周基础上建立北宋,成为宋太祖。但此时的北宋却也是风雨飘摇,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首先,李重进、李筠等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反对赵匡胤称帝,引发叛乱内战。其次,后蜀、后汉等周边诸侯国蠢蠢欲动,想利用北宋内乱之机拿回被后周夺取的土地资源。

而南唐日子就好过多了,当时南唐中主李璟病重,让太子李煜在金陵监国。不久之后李璟病逝,李煜即位称帝。南唐的政权更迭是平稳进行的,没有太多的政治风波和斗争。而北宋还忙着处理内斗和周边危机,赵匡胤根本抽不出手来对付南唐,这是老天留给李煜最好的发展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其诗词的文学水平堪称一流,但治国无方却也是众所周知的。有的人说他在政治上没有天赋,不该当皇帝,所以才导致了南唐灭亡的结果。实际上这就是在甩锅,遮掩李煜的无能和昏聩。他是极为聪明的人,否则也不可能在诗词和佛学上有如此高的造诣。但他没有把精力花费在国家大事上,而是沉迷于佛学和诗词中。他常常结交文人,开办文会,和寺庙的大师们讲经说法,一玩就是一整天。对于国家内部的危机,外部的变化,他则置之不理,导致政事荒废,错过了大好的战略空窗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南唐与北宋相似,内部也是藩镇林立,不少割据的山头。在中主李璟时,这些山头还不敢对朝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但由于李煜的荒废政事的结果,导致这些藩镇野心膨胀,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而李煜则采取随波逐流的办法,听之任之,使得南唐军心涣散,防务松弛。以至于后来北宋军队南下时,除了金陵周边的南唐军队,其它地方纷纷倒戈,一触即溃。而这其中李煜沉迷于佛学和诗词歌赋,荒废了政事,导致南唐内忧外患,是南唐最终在北宋军队前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即位到南唐灭亡有十五年时间,然而这期间中李煜几乎没有做任何有益于南唐的事情。李煜当皇帝的十五年中,除了沉迷于佛学和诗词歌赋,在政务上就是向宋朝祈求和平。他常常派使者去北宋,主动的降低政治规格,去帝号,对赵匡胤低三下四的祈求和平,完全没有一点国主和皇帝的样子。这种奴颜婢膝之态,哪里有一点想要复兴南唐的样子?

有人说他这么做是为了麻痹赵匡胤,给南唐寻求机会。可是他也既没在南唐整军备战,也没有处理内部藩镇林立的问题,更没有在外交上与吴越国和南汉等达成协议同盟。可以说他除了佛学和诗词歌赋上的造诣,在治国上毫无建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荒废政事的十五年,而北宋却是大发展的十五年。赵匡胤先用外交手段麻痹李煜,在派使者稳住吴越国,然后出兵平定了李重进、李筠等内部藩镇节度使的乱局。然后他又派出大军攻打后蜀、南汉等诸侯国,花费十余年的时间解决了除南唐以外的南方问题。最后才和吴越国南北合击南唐,灭亡了南方最后一个大敌。在整个过程中,李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做出任何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在军队防务方面别说比后蜀,就是比远在两广的南汉都不如。这种皇帝说是昏君都不为过,不但对不起国家人民,也辱没祖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为李煜辩护,说他最后还是抵抗了一年多时间。这种辩护苍白而无力,因为国家的兴盛不是一两年决定的,五年十年都只是起步期。如果不是有着江淮的地理优势,金陵城坚固的城防,李煜连一个月都抵抗不了。李煜在位时,他所有的操作都是为了为自己研究诗词歌赋和佛学服务,并没有考虑任何国家层面的问题。他只想要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来搞他沉迷的诗词歌赋和佛学,对于政治和国家没有任何态度。可他毕竟是肩负着国家前途的皇帝,如此自私自利的想法就是在祸国殃民,说是昏君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后世人都在推崇李煜的诗词歌赋,南唐遗老遗少都在尽力的辩护,但却掩盖不了李煜昏君的本质。一个好好的南唐国,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就这样让他荒废到佛学和诗词歌赋上,真的让人惋惜。古人常说玩物丧志,李煜便是最典型的一位。尽管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但这于国家和人民无补。

从李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除了要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外,还需要有自己的责任。抛却了责任的理想和爱好,就是无根之水,如飘萍一般,都是镜花水月。李煜便是如此,他本无治国之心,就不该当这个皇帝。当了皇帝,又沉迷于爱好,只能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