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良格号被改造成辽宁号之前,绝大多数中国海军军人是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航空母舰的。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航母,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艘国外航母访问过大陆。我们的“局座”张召忠曾经讲述过他的亲身经历,在参加海军15年后才第一次看到航母,那还是因为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初,历经锅炉爆炸、雷达罩脱落等一系列事故之后,澳大利亚海军意识到,“墨尔本号”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于是,这艘航母进入备用状态,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出来用一下。

此时,英国也有一艘废旧航母“常胜号”,英国人决定以2.5亿美元出售,这让澳大利亚海军也动了心,与其留在库房吃灰,还要花费巨资保养,不如卖了赚钱。

最终,“墨尔本号”被拆除所有设备,仅剩一个空壳,于1984年作为废铁卖给了中国联合造船厂,1985年5月21日,被牵引进广州黄埔船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尔本号”来到中国后,很多外国军事专家还在颇有深意的“分析”中国买进这艘航母的原因,他们认为,中国海军会分解这艘航母,其中的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升降机都会被保留,利用这些进行试验。

“局座”张召忠正好是“墨尔本号”考察团的经历者之一。他说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外国所谓专家分析的深谋远虑,今天看来,那只不过是改革开放初期,地方经济发展意外带来的一个“宝贝”。

“墨尔本号”原本是英国在二战时设计的“尊严”级航空母舰,1943年在英国的巴鲁·维克斯造船厂开工建造,两年后下水。下水时这艘航母还没来得及栖装,二战就结束了。于是这艘航母就停工了,直到1949年才复工,进行了五年的现代化改装。

正是因为有这次现代化改装,才让包括局座在内的几十个中国海军研究员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亲眼见到一艘航空母舰。转卖中国船厂之前,澳大利亚拆毁了所有电子系统和装备,甚至将舰尾舵焊死。

但是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和拦阻索等关键设备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中国海军没有任何关于航空母舰的研究项目和计划,而拆船厂急着拆了废铁卖钱,所以这个考察团来得很匆忙,行程也很紧。

局座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航母是个下午:“当时就看到一个十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在那里。我们当时都是第一次见到航空母舰,什么都不懂。别说阻拦索、弹射器,我们当时连航母上的鞭状天线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那个年代不是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时代,网上一艘,满屏幕的航母照片,80年代对于国内人来说,航空母舰的照片都很少见。

“墨尔本号”虽然废了,但毕竟是实实在在的2万吨级的真航母,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大的051“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才3000多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老中青三代军人,在广州炎热潮湿的六月,兴奋地参观了七天,他们意识到这艘即将被当作废铁卖掉的航母的价值,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局座和他的同事们大都三十出头,这艘意外得来的航母让他们极度兴奋,研究的热情也异常高涨,所有人申请延长调研时间,住进闷热的工棚,开始对种种细节进行调研。

没有电子系统的航母,没有动力,也没有照明系统,船舱内一片漆黑,所有人人手一个手电筒,在十几层楼高的船舱内测绘,了解现代航母的主体结构和舰上的各种主要装备。

当时几个50多岁的老兵说到:我们老了,不行了,中国航母早晚是你们年轻一代的事,中国海军的航母梦要靠你们年轻一代实现。

说到这些往事,局座不禁感叹,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军官已经步入老年,当年老一辈也已经离开人世,中国海军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忍耐时期,迎来了20多年的空前大发展。

按照美国海军的规划,“福特级”航母计划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取代尼米兹级航母成为美国海军舰队的新骨干。

第一艘已于2017年服役,按50年寿命,到2067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航空母舰仍是目前任何武器都难以替代的。

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所幸,老一辈眼中的年轻一代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如今的深蓝处中国航母舰队已经起航,覆盖这个世界的蔚蓝和晴朗,无所畏惧,劈波斩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