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冉闵这些年在互联网上被捧得很高,被粉饰成五胡乱华时期民族英雄,甚至说他为汉族在最黑暗的时刻带来一线曙光。所以他在很多青年人心中地位很高,尤其是他下达的"杀胡令",被认为是反抗胡人统治的最强手段,是为了反抗民族压迫进行的斗争。可看过两晋的史书后可以发现,网络上吹捧的冉闵并非历史的真相,而是经过了断章取义包装后的英雄。从当时的史料来看,冉闵根本没有网络上说得那么高尚,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汉人遭到胡人化的结果。其行事风格和行为准则,与胡人政权的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五胡乱华是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很多胡人因此而被汉化,成为中原王朝汉族百姓的一部分,让汉族文化得到丰富和蓬勃发展。然而在同一时期也存在胡人化的现象,冉闵和他的家族就是典型。冉闵虽然是汉人,但并不是在汉人族群中长大的,也没有接受太多汉族的教育,所以在行为准则上与胡人无异。实际上从冉闵的父亲开冉良开始,他的家族就与汉人逐渐切断了联系,走上了胡人化的道路。冉良很小就参加了陈午的乞活军,与入侵中原的匈奴、羯族、鲜卑等胡人军队作战,当时年龄只有十一二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逃东晋失败后,冉良只能随军陷入北方乱世的混战之中,与石勒大军作战。由于陈午被石勒击败,冉良成为石勒军队的俘虏,当时他只有十二岁。石勒见冉良作战勇猛,对其非常看重,让侄子石虎收其为义子,改名石瞻。因此我们在很多史书上见到冉瞻的写法,指的也是冉良。冉良在石虎军中长大,然后成为石虎麾下有名的骁将,在石勒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取得很大的战功,被封为西华候。因此冉良是在石勒的军中娶妻生子的,而冉闵虽然为汉人,却是在胡人族群中长大,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汉人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勒的军队是由他征战过程中招纳的汉人和胡人组成,除了本族的羯族军队外,还有很多杂胡部族,乞活军投降的汉人也有一部分,成分相当复杂。由于冉良英年早逝,冉闵更加缺少汉人的教育,对世界的认知逐渐的倾向于胡人。而石勒和石虎采用的胡汉分治的做法,对冉闵这个汉人孙子也当做胡人来养育。其结果便是他的生活习性和为人处世全都是胡人的思维,实际上已经被胡人化了。所以冉闵在起事之前,所有的行为准则都符合胡人的特点,比如作战勇猛无敌,悍不畏死,性格残暴,贪婪嗜杀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石虎去世之前,冉闵是后赵军中有名的猛将,作战非常勇猛,号称所向无敌。在石虎征讨鲜卑族大败于慕容恪时,冉闵负责断后,在慕容恪面前全身而退,可见其军事能力的卓越。正是因为如此,冉闵在后赵军中威望很高,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受到石虎的倚重。不论是经略南方的东晋,还是平定北方少数民族叛乱,冉闵都是领军大将,而且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这些都不是来源于汉人教育的结果,而是胡人自古以来尚武精神的体现。可以说在冉闵起事之前,他并没有任何表露出自己是汉人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虎死后,石虎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利,带领军队互相厮杀,完全就是后赵版本的八王之乱。在这种混战的环境下,任何手握重兵的大将都会成为争取的对象,也会成为对手仇杀的目标,冉闵也不例外。在经过一番厮杀之后,石虎的几个儿子被杀死,冉闵凭借强大军事力量掌握后赵大权,架空皇帝石遵,成为了后赵事实上的统治者。可是由于冉闵的身份,他不但受到石氏皇族的敌视,也受到其他胡人军队的仇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皇权的觊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汉人在后赵是备受歧视和压迫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勒建立后赵后延续了汉赵刘渊的治国策略,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办法。这个办法实际上并非胡汉平等,而是胡尊汉卑,以胡人部落来压迫北方汉人。如此一来,汉人长期受到压迫和歧视,成为各族的牺牲品。当胡人和汉人起冲突时,胡人随时可以将汉人杀死,而不承担任何责任。很多后赵任命的汉族官员形同虚设,在实践中成为胡人的奴隶,被人欺辱打骂都是小事,随时都可能被胡人砍了泄愤。而当时的胡人性格非常残暴,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汉人被坑杀、屠城的数以十万计。因此胡汉之间的仇恨非常激烈,只是因为胡人势大而没有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氏皇族和胡人权贵对冉闵掌权的不满,他们也想争夺后赵的皇权,于是联合起来密谋铲除冉闵。然后在后赵首都邺城内,双方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混战,战争波及的范围很快从邺城发展到整个北方。不但邺城中的羯族军队参加,石氏皇族还联合了后赵其他地方的石氏藩王、羌族的首领苻洪、氐族的首领姚弋仲等后赵的强权人物,在军力上形成了对冉闵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冉闵联合乞活军首领李农,发布了"杀胡令",掀起了胡汉战争的高潮。于是北方瞬间陷入混战,大量胡人汉人被杀,而后赵也在这场战争中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杀胡令"的背景来看,很显然是冉闵为了拉拢汉人军队而做出的选择。在"杀胡令"出台之前,冉闵虽然掌控着邺城的禁军和东宫的卫士军队,但在整个后赵层面并没有军力优势。当时在后赵旧都襄城的石虎之子石祗还掌握着大量军队,同时石祗还派人联合羌族苻洪、氐族姚弋仲、鲜卑族慕容俊等率军来援,而且邺城周边还有很多反对冉闵的羯族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冉闵要保住自己只有拉拢与胡人仇深似海的汉人军队。乞活军领袖李农就是冉闵拉拢的对象,而其他汉人群体也需要充实到与胡人的战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争胜利后冉闵的行为看,他拉拢乞活军,发布"杀胡令"都是为了和敌对势力争雄的选择,也是战争的需要,与所谓的汉民族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他的杀胡令虽然杀掉了邺城周边大量的胡人,但很多汉人也被卷入其中,死亡数量不低于胡人部落。他杀尽邺城的石氏皇族,被汉人推举为皇帝,但上位几个月便杀掉了大量的汉族官僚和反对者。其中包含帮助他击退胡人联军的乞活军首领齐王李农、辅助他登基的尚书令王漠、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而他的这些操作不但与恢复汉族统治无关,甚至于汉族文化完全背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冉闵虽然击退了围攻邺城的胡人大军,但周边的形势并未缓解。石祗在襄城称帝,受到北方胡人的拥戴,大量胡人部落投靠襄城。鲜卑族的燕王慕容俊派军队进入后赵,打着渔翁得利的主意。羌族苻洪、氐族姚弋仲都带领军队进入关中,开始在争夺中原的地盘。可以说当时冉闵只是勉强度过危机,周边的形势稍微缓解,汉人正常的操作应该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然而冉闵却急不可耐的杀掉自己最大的帮手,为了独揽手中的大权。这种荒唐而失智的做法哪里像是汉人,明明是胡人欺压汉人的一贯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刘琨在并州和祖逖在豫州的招抚策略,冉闵的做法纯粹是自毁长城。汉人处理内部争端永远是用政治高于军事的策略,而冉闵这种残暴的做法明显是胡人内讧的招数。不论是前赵时期的内乱,还是石虎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其手段都与冉闵一模一样。面对汉人官员的劝谏,冉闵杀得那叫一个顺手,这还叫拯救汉人?实际上还是沿用了他当胡人的那套习惯,对汉人采取奴隶和压榨的策略。因此李农等人死后,汉人军队也就分崩离析,大量汉人逃离邺城。而失去汉人支持的冉闵,自以为用强行的军事力量能逆转形势,结果最终还是败于慕容恪之手。

从本质上看,流着汉人血统的冉闵,骨子里和灵魂里都是胡人的内核,是汉人胡化的典型。他的所有行事作风都是胡人角度出发的,发布"杀胡令"只是为了争夺皇权的权宜之计,而非真的要拯救汉人。李农等汉族文武大臣被他忽悠,帮他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最终也被他杀了祭旗。

而他一贯残暴嗜杀的作风早已深入骨髓,对汉人的压迫和奴役和没有任何改变。这些都不会得到当时汉人的认同,只能让汉族群体远离和抛弃他。这样的人根本不是啥民族英雄,甚至连雄都称不上,顶多是个屠夫。就对汉文化的理解和汉化程度而言,冉闵还不如石勒这个羯族奴隶出身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