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其成败关系着国家根基是否稳固、党与人民血脉联系是否紧密。基层治理要时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握好“三度”做好基层治理文章。

以“实度”夯实基层治理“大事”的底座。基层治理成效体现在一件件基层工作中,体现在岗位实践的成效上,更体现在群众的衣食住行上, 每一件小事上的成效都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推动者和基层事业的建设者,要走好群众路线,在与群众“坐长板凳”、“喝大碗茶” 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菜篮子”丰不丰富、米袋子“充不充足”, 以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基层党员干部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叩开群众的家门,更要叩开群众的“心门”,多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农村屋舍走一走、看一看,聚焦群众情感需求和现实需要,以实招办实事、以实干求实效,拿出强有力的举措把群众的问题逐项解决,把群众的事情逐件办好,以真切的关怀温暖民心,以实际的行动赢得民心,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以“准度”提升基层治理“大事”的速度。网格化管理,以“准度”提升基层治理“大事”的速度。基层治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无数条线牵连着群众利益、民生问题、社会矛盾。要严格推选,紧扣基层治理总体目标,选好治理“神经元”,突出把学历高、 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工作业务工作两手硬的优秀 人才纳入网格“正规军”队伍,加强系统化培训,选优配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治理进乡村、进农户,不落一针、不掉一线,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务单”变成“成绩单”,心全意结好“人在格中管、题在格中解、策在格中谋”的全能一张网。基党员干部要手持“放大镜”、稳端“望远镜”,面对基层各式各样的问题,务必弄清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瞄准靶心,不放过一个漏洞,不丟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个隐患,确保问题找准、挖深,靶向发力,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速度。(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