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的父亲有一个哥哥,也就是他大伯。他大伯由于身体有点残 疾,所以一辈子没有结婚成家,一直跟着他们生活。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他父亲和大伯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父亲性格内向,而他大伯性格刚烈,虽然有点残 疾,但是脾气火爆。所以那时候没有人敢欺负他们兄弟俩。

自从张猛出生后,他大伯就对他特别好,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跟自己的亲儿子差不多,没事就带着他出去玩。别人都给他开玩笑说:“老张,这是你儿子吗?亲他有什么用?也不会给你养老送终。”他只是笑笑并不作答,仍是一如既往地保护着这个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猛从小学习就特别好,并且还特别懂事,而他大伯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等自己老了该怎么办。

由于他会点小手艺,当镇上有集 会时,就会去集市上售卖,挣点就攒着,然后给张猛交学费。那时候,家里供一个高中生也是特别不容易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猛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成了全家人的骄傲。在他开学准备去学校报道时,特意去他大伯院子里给他告别,他大伯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米都给了张猛,一再交代道:“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只跟别人比成绩,不要跟别人比吃穿,但是也不要亏待自己,一定要吃饱穿暖,因为吃饱了才能不想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猛带着全家人的寄托奔赴省城求学,四年大学时光转眼结束,由于他成绩优异,经过老师推荐,进了一家科研院所工作。

那时候,住房还是靠分配的,由于单位住房紧张,他是和新近的同事同住一间公寓房。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生活在农村一辈子的父母和大伯接到省城暂住一段时间,也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他大伯说什么也不去省城,而是让张猛的父母去了。邻居看到后说:“老张,到底还是人家的儿子,你就是再亲也没有用啊。你看,人家父母去看儿子了,为什么不让你去呢?”他还是只笑笑并不作答。

后来张猛结婚的时候,他大伯别提有多高兴了,逢人就说我侄子要成家了,甚至比他自己结婚还高兴。张猛婚礼是在家里举办的,婚礼上新人需要想父母叩拜,张猛要求先向大伯叩拜,然后再向父母叩拜,但是大伯说什么也不上台接受叩拜。但是只有他们知道,婚礼上的很多花销也有大伯的一份贡献。

这时,又有邻居说风凉话道:“父母是父母,大伯是大伯,关键时刻是有区别的。”他大伯还是笑笑并不作答。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向身体硬朗的大伯病倒了。由于大伯和父母没有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只是每到饭点才去父母那边吃碗饭。其实大伯早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只是没有告诉他们而已,怕他们担心,怕张猛在外面无法安心工作,所以平时都是自己忍着,实在疼的忍不住了就吃点止疼片缓解一下。

蕞后还是被他父母看出来了,赶紧给张猛打电话联系并说明情况。当张猛听到大伯生病,并且已经开始吐血,就感觉五雷轰顶,头晕目眩。

他赶快联系在县城当医生的同学准备着,同时赶快打120去老家拉大伯,自己从单位借了一辆车就直奔县医院。赶到县医院时,他们已经到了,并且经过父母签字后大伯已经进手术室了。

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大伯手术很成功,张猛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但是同学给张猛说,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也有随时再次复发的可能性,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当大伯度过昏 迷期,睁开眼睛第 一眼看到张猛时,留下了浑浊的眼泪,什么也没有说。当病情好转后,强烈要求出院回家,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张猛就不用在医院陪着自己,可以回去好好上班工作。

大家拗不过大伯,就办理了出院手续,把大伯接回老家了。回去后,大伯就催着让张猛赶快回单位去,不用在家陪着自己,说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从那以后,张猛抽时间就会回去看望大伯,陪大伯聊天。当张猛提出想让大伯跟自己去城里享享清福时,大伯说什么也不去,也不说什么原因。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年龄大了,去了只会给他们添加麻烦,成为他们的累赘,再说他也不习惯城市里面的生活。

那几年,张猛回去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回去都会带着大伯去澡堂洗洗澡,给他理理发,帮他刮刮胡,扶着他出门遛遛弯,买点老人喜欢吃的食物。虽然每次带东西回去,都会受到大伯的埋怨,埋怨他乱花米,但是他还是会带着他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回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伯又病倒了,这次他说什么也不去医院了,因为他自己的大限已到,唯 一相见就是张猛,所以他硬是憋着一口气等到张猛回家。当张猛全家风尘仆仆踏进家门,见到大伯时,大伯已经奄奄一息,气若悬丝了。

当张猛进门爬在床前,喊着“大伯”时,大伯用尽全身力气睁开眼睛,看了看张猛,脸上挤出了一丝丝笑容,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又像是说了很多话,只有张猛和大伯自己知道。

大伯的后事是张猛一手操办的。在葬礼上,张猛哭的是肝肠寸断、感天动地。下葬的那天,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