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呢 对爱情最绝妙的注解
来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庄子讲“无待” 也就是无条件——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不是无基础

有缘相逢,也是条件啊。所以无条件,是说基于已有的,这个逻辑结构和知足常乐是一样的。知恩常爱,知情常爱,知爱常爱。不再需要新的成分,未来的保证,就是眼前这么一个全须全影的人,enough,无待

必待xx而后可

不待xx而后爱

应无所住生其心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莫名觉得很爱

这个感觉并不是眼前什么事触发的,也不是一时头疼脑热、心潮澎湃。其实是所有的事,所有的往事,一起触发的,你摸不到它的作用原理,它是“全体直接起用”,来自内心深处,很自然而又有点幸福来得有点突然的感觉,但是不以突兀为主,以突兀为主就变惊喜了,而是以幸福为主,稳稳的幸福,铺开的幸福。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生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那么你就会因色声香味触法而失心,修行、佛法、爱情、发愿,都是如此

你会因为某些很美好的感受而发愿,就像爱情中的海誓山盟,它的确不假,但下场都不好。所以人没有办法解释这种东西的时候,会说啊,你欺骗我的感情。不是。是因为住色生心。那个因素没了,或者习惯了而不觉其存在的时候,那就没了。发动机不给力,突突两下,它就熄火了。而且,住色生心的话,一个心没了,还得继续再找个色,来维持感情,所谓爱情保鲜,爱情保鲜,这个逻辑结构,它就是饮鸩止渴。住色生心,饮鸩止渴。到了再也找不到新的g点的时候,人就互相厌倦了。

爱是离相的,无相的。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以人问你为什么爱我?只要心里存着一个答案,那它就是一颗地雷。你不能有答案。所以说不清楚的,支支吾吾的,他是更有爱的。因为无相的东西,它就是会让人感觉很懵,哪怕心里有感觉,也讲不清楚。所以我们反过来讲,无相之爱,就是很爱,很爱,就是没有怨恨心,乃至那个怨恨的根,都没了。有住就有个根,不能触碰,不能动摇,不能违背的,废了就完了。无住就没有根。也就是,你眼里看对方,没有什么不对,但这不是纵容与溺爱,而是你知道对方不对,但是没有瞋心,没有要报复的心,所以无条件的爱,一样可以吵架,不是不吵架,它是没有那个“你去死吧”的东西,没有这样的话,因为没有这样的心。所以无相呢,它现出相来的时候,就是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恨。无条件,就是无恨。这个东西,在热恋期,好像是那么回事,无相爱,放个屁都是可爱的。所以你会觉得这个爱情变了,啊,变了,变心了。热恋是有住,一优遮百丑。所以看起来很像无住,因为他很安详地住在那个里面,所以在其他任何方面,就都会非常无住,你只看这其他部分,他真的是无住。可是这个无住背后,是有一个住来支撑的。这个住没了,爱情就摇摇欲坠了,换一个说法,就叫做“暴露了双方的本来面目”。

所以呢,真正接近无条件爱的,它是亲子关系,不是男女关系。所以养过小孩你就知道,他再笨,再调皮,你也不会“你去死吧”,你根本不会动这个心,可是婚恋吵架,人是有恨的。所以真正谈点无条件的恋爱,那你要去养孩子。所以爱情一定要把人骗进婚姻,然后生小孩,教你怎么去爱。这个是爱情的使命。没有孩子,那很难啊。你怎么去消除那个瞋恨心。消除了,你才能在爱情里面享受天伦之乐。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男生要做对方的爸爸,女生要做对方的妈妈。这是相互的。你说啊我没有生过孩子,也没养过孩子,我怎么当父母。那你早点结婚嘛。你不结婚,你就要思考,要揣摩,要去摸索。婚前种树婚内乘凉。那不一定每次都到“你去死吧”那么严重了,常态的是嫌弃。这里有个弃字。它就是瞋恨心,也是杀心,只是没有你去死吧那么厉害,但性质是一样的。你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存在,没办法接受别人之为存在,存在之为存在。更不谈理解到为何会有如此存在。简单来说,以诸佛菩萨法眼观之,一切存在合理。但是他也不住在这个一切合理里,一切合理之处,不会有矛盾,不会有烦恼,涅槃了,但是不会住这里,因为你依然觉得不合理,无数人依然觉得不合理,他们要教你看到合理。当你住进一切合理中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不生瞋恨了。你想生气也生不起来。所以你是很没用的。诸佛就是觉得这玩意儿很没用,除了自己永远安乐,其他的,连个瞋恨心都生不起来,这不行,这就跟世间的阳痿一样,这是一种出世间阳痿。你必须得起杀心,不然你降妖除魔都费劲,你在涅槃里,你看妖魔鬼怪都是佛,你只会跟他们打成一片,其乐融融,这不行,你得干掉他们,这不仅仅是为民除害,也是为妖魔鬼怪除害,所以佛对妖魔鬼怪并不是不爱,而是——爱你,所以干掉你。

有所住,都可以算作一时冲动,也是以偏概全,这是有相,或者说着相。无相,是整全的,整个包容,不怪,不瞋,不恨,不是穷尽了一个人,而是你已知的,都包容,未来可能出现的,出乎意料的,以后再包容。再比如说,如果你有一种捡到一块宝的感觉,那么你小心,因为以后,你也会看这块宝像垃圾。你不能把一个人当垃圾一样丢掉。不能有这种垃圾心态。所以你丢垃圾的时候,你的心态也是一样有问题。因为你是把垃圾当垃圾丢掉的,噢,清洁溜溜。你能不能看到垃圾的尊严?垃圾的体态?所以画家是会画垃圾堆的,一幅画,你会当一回事,哪怕画的是垃圾。可是面对真的垃圾,你没有画家那个眼光,那个心情,那种心态——他肯定不是垃圾心态——因为他会把垃圾放进艺术。你会物化人,物化人类,而且以一种你察觉不到的方式。所以你离开一个人,有时候就像丢垃圾一样,清洁溜溜。而你的烦恼,人际问题,也多是出于别人不把你当人。物化。譬如“无众生相”,没有一个东西叫做众生,傻乎乎的,比小学生还要乖地坐在那里,等着谁去度。众生,都是和你一样,每天在烦恼里打滚的人,而且,和你有着一样的心理活动,看重自己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任何一点不舒服,你有许多天大的问题,因为你有一个天大的自我,众生就是千千万万的你,然后也都有一个天大的自我。换句话说,就是佛亲自去阿生家里,阿生都没有空招呼他。你要怎么度?你就知道,度众生比你自己成佛还要难。你不是丢一本经书给他就好了,不是嗟来之食,好吧,按照今天这个主题来说,你真的要度一个众生,你需要和他谈恋爱,付出一场恋爱的心力,须菩提跟佛一生,佛就跟他谈一生。你再考虑考虑轮回,那谈千生万世的多得去了,的士起步价。这样子,你下辈子讲话,他才会一听就跟着来了,丢一本书给他就好了。这叫缘分。缘分不是凭空来的,他都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要等你丢垃圾丢到不舍,再也看它不是垃圾了,你的物化问题,才会得到解决,你的人际烦恼,才会熄灭。你既可以修这个垃圾法,同时,它也是人际问题消失的标志。不是等一个大同世界的到来,是你自己以大同之心,活在这个世界。无条件的爱,无相的爱,每个人都想要,可是你什么时候能离所有相,无所住而生其心?离所有相,然后看到,人的真相,看到,人,原来是一个人,看到人,竟然是一个人。离人相,即见人。离众生相,即见众生。简单来说,就是你自己的那个定义不对,就这么简单。然后基于这么一套定义系统,又弄出一套自己的道理,三观五观十八观,依此而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上,也就是说,你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你从根开始,就错了。所以佛用那个词,你也是用那个词,但是你永远无法理解他是什么意思。佛怎么度众生?就是从定义、词根开始,从人的谬误出发,带着人绕,九曲十八弯地绕,绕到人动摇他的根基,重新审视词义,推倒再重建。所谓正见。为什么为道日损呢?先除邪见。

「善男子!汝復問我:『何者一法,是諸菩薩應常護持?』善男
子!謂諸菩薩非己所安不加於物。若諸菩薩守護此法,即是能持諸
佛如來一切禁戒。何以故?自愛身命不應殺生;自重資財不應偷
盜;自護妻室不應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順如
來語者,於此一法常當憶念。何以故?無有眾生愛樂於苦,凡有所
作悉求安樂,乃至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為自他皆得樂故。
善男子!以如是義我說此言,非己所安不加於物,如是一法是諸菩
薩應常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