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良好家风的树立,需要的则是几代人的传承。万丈高楼拔地而起,依靠的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家庭作为人生的地基,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家风,可以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口耳相传的指导,也可以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传统。家风不仅能够展现家庭的行为准则,还能够体现家庭的精神风貌。

曾经有一档节目,记者在街上随机找路人询问家风,每一位路人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也能回想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由此可见,家风是普遍存在的,不同家庭的家风也不甚相同。家风对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家族的兴盛,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蜀汉名臣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告诫自己的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此来激励指导诸葛瞻能够成大器,诸葛瞻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教诲,在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上均有一定造诣,是后三国时代屈指可数的人才。

诸葛亮的教导和训诫,也是诸葛瞻能够成才的重要原因。

苏轼一声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大江东去,浪淘尽。”寥寥几字可观豪迈大气。即使屡遭贬谪,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不仅为人豁达乐观,还能够扶危济困。苏轼的曾祖父和祖父教导后人“扶危济困”,父亲苏洵教导后人“诗书传家”“志存高远”。苏轼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成为一个读书正业,孝慈仁爱的人。

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杭州爆发百年不遇的瘟疫,百姓到处求医问药,却还有药铺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苏轼不仅心中有大爱,而且具有长远的目光。杭州水路交会,长此以往必将出现大问题。于是采用募捐的形式,拿出自己的积蓄,妻子变卖首饰,最终建成安乐坊为百姓治疗。

从这些我们熟知的先贤事迹中,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与其说是家风,不如说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思想观念以及每一代人对自身修养的追求与传承。常有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家风虽是如此,也不完全如此,我们蒙受家风的影响,自身也成为了栽树人,为家风添砖加瓦。

我们更加熟知的曾国藩家训中说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家风不仅是先祖从生活,古训典籍中总结的真知灼见,也是对后代子孙最殷切诚挚的教导。曾国藩的后人也没有辜负曾国藩的期盼,大有作为者不可胜数,家族代有人才,长盛不衰。

曾国藩于家风之中汲取营养,修身养心,又反哺家风,将自己所得的经验和学问填补到家风之中。也正是因为一代一代似曾国藩这样的人,家风才能够长久的传承下来并不断发展,一个家族的兴衰发展,家风更像是其中的动脉,不断向各处输送营养。

家风作为家庭的动脉是必不可少的,但更为重要的,则是源于本心对更高标准自我的追求。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家风抑或是祖训,最先都是外在的,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让家风影响自己,成就自己,自我约束是必不可少的。家风赫赫有名,人人交口称赞却最终一败涂地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家风而闻名,却没有将家风真正的内化于心,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房玄龄一代名相,深谋远虑,即使是在重病之中也不忘告诫自己的子女,要戒骄戒躁,精诚团结,还整理出众多良言佳训制成屏风,分送给自己的子女。房玄龄死后短短几年,二儿子就因为嫉妒之心,诬告不成丢了性命,整个房家彻底落寞,房玄龄也被连累无法配享太庙。

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家风并不能保证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成功,同样,没有良好的家风也并不代表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良好的家风像是一块营养丰富的田地,可以有长势喜人的作物,也可以有参天的大树,同时,也有可能长满杂草,招来蚊虫。贫瘠的土地想要长出同样优秀的作物和大树,需要的是成倍的努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训良规,同样也适用于整个国家,只不过相比于一般家庭中的家训,国家所拥有的家训也更加全面,更加深远。

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正如大浪淘沙,淘尽沙砾浮石,只留下熠熠生辉的金玉。流传至今的,都是最珍贵的传承。好的家庭离不开家训,好的国家也离不开。我们可以从各样的渠道,了解国家的美好,强大。

年仅三十岁,投身于大山的黄文秀,在城里回大山的途中因为山洪失去生命。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奉献,看到热爱。很多人走出大山,就不再回去,黄文秀就是那个回去的人,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一条脱贫攻坚的路,砂糖桔漫山遍野,火红的不只是果皮,还有村民滚烫的心。被病痛折磨却坚守着自己校长的职责,早起晚归,我们从张桂梅老师的身上,能看到大爱,能看到善良,看到坚强。人生的苦难总是为执着让步,即使饱经风霜,但也从不低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的家风对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是十分重要的,对成就一个温馨的家庭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形成和谐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建成一个国家也有不小的帮助。国家是由一个一个家庭聚合为一个整体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加和,良好家风的叠加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影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