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古挺拼的

我大学也是学化学的,有一定的有机合成功底,有机化学、有机合成、“三传一反”(传质、传热、传递、反应工程)是大学主干课程,但说实话,还真不如老古的基础扎实。

尤其老古的驱动力(“钱”)比我强烈,他送走老胡后,一头扎进医药中间体的国际、国内市场供求信息中,如饥似渴的恶补相关知识,粗判老胡所言非虚,这一块细分市场有搞头。

他当时是博士二年级,学业压力还不怎么大,因为读博时年纪已经37 38岁,导师也比较理解他,基本不太管他,这就给了他很大的科研自主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在实验室折腾。

老古脸皮厚、讲话真真假假、社会阅历又深,打着导师旗号,扯着虎皮做大旗,很多自己的事情吩咐师弟师妹干起来,泰然自若,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尝到了他给的蝇头小利、生活补助、请客吃饭等甜头,也乐得受他驱使,给他干点杂活。

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廉价的人手、赚钱的动力,老古在医药中间体合成这方面几个月下来,还真摸出了一点门道。

老胡留下来的四条中间体信息,硬是被他啃下了一个半。

中间体A 他实验室合成出来了,收率和纯度还可以,成本比市场低一半,算上分离、干燥和包装的成本,能比市场上的商品低3成,当然放大后,稳定性如何,还有待验证。

中间体B也合成出来了,收率还可以,但纯度不行,剩下的就是提高纯度,书上的方法都不行,还需要请教专业人士。

中间体C,老胡给的样品本身有杂质,纯度就低,怀疑是样品是中间产物,取错了。

中间体D,合成过程涉及冷冻干燥、高速旋转下的合成,没有相关试验和设备手段,需要借助相关特殊实验室。

三个月的摸索结果告诉老胡时,老胡还是很惊讶的,一是老古的速度,熬的没日没夜的,真见到了成效;

二是老古的执行力,埋头苦干,精力十分旺盛,不像是靠近40岁的老杆子;

三是老古在这方面真有点天赋,老胡自己付费委托山西大学的几个化学老师,捣鼓半年结果,还不如老古带着几个研究生,忙乎三个月的。

2.第一桶金

2008年年初,老古跟着老胡带了一批(2公斤)实验室紧急加工的中间体A,去了一次阿联酋,见了客户,样品质量得到认可,并被对方以5000美元现金收购,还给老古下了25公斤中间体A加工的定金,要求三个月交货。

老古说,接到5000美元定金的那一刻,他觉得前面的一切辛苦都值了,对自己未来坚定走药物中间体合成方向充满了信心。

老胡说的没错,利用中东地区和国内药物中间体的价差,在国内加工后,卖到那里,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

老古比老胡强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专注度高、钻研能力强、一旦沉下心来,会疯魔一样泡在实验室,真正实现了赚钱和兴趣融为了一体。

第一次从中东带着1万美元回来,老古还带来了十几个药物中间体市场供求信息,这十几个,他只能要摸索出2-3个,就有可预期的稳定利润,销路他是不愁的,国际市场只怕没货。

在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金钱诱惑下,老古博士也顾不上读了,跟导师找个理由申请博士论文开题延期半年,一门心思投入到了实验室瓶瓶罐罐、三孔烧瓶、恒温水浴、蒸馏釜、铁架台、真空抽滤装置的试验器材中,吃住都在实验室。

导师以为他在做开题前的试验准备工作,师弟师妹们还以为他在帮导师做课题,大家对他的神秘、低调和勤勉见怪不怪,他那段时间在有机合成上如痴如癫,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不放弃这条艰辛又快乐的“创业”方向。

在一万美金花的差不多时,老古又打通了两个中间体的药物合成路线,加上前期的中间体A,他急需稍微大一点规模的实验室开展中试放大。

经多方打听,得知中科院大连某研究所具备这个条件,给我打电话,问我那里有没有熟人?

这事情也真巧,我研究生舍友苗为尘和天才师弟老汉,都在那里读过博士,苗为尘博士毕业就留在了大连课题组,是全职的科研人员。

经苗的几番联系后,对方同意以租借的形式提供实验室,老古和老胡赶了过去,在那里苦干两个多月,终于在合同截止日期前,把25公斤的中间体A靠小米加步枪的方式给加工了出来。

一个月后,顺利拿到了6.2万美金,扣除各种开销,净赚2万美金,这也是老古博士二年级用半年时间,赚到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对于老古的意义,不仅仅是钱给他的安全感,更是一种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3.大连实验室的废寝忘食

摸索到这一条路后,对于爱折腾、讲究实用主义的他而言,读不读博士反而不重要了。

他出来读书的初衷,本来就是跳出舒适圈、摆脱原有家庭的羁绊,找寻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他爱不爱林圃,自己也说不清,也许,搭上林圃、果断辞职、跳出体制内,就是一个骨子里反叛体制的一个借口,可以堂而皇之的潇洒离开。

半年多的实验室有机合成生活,对老胡来说,枯燥无趣、繁复无序,还要饱受化学药品的“熏陶”,面临酸碱液腐蚀、催化剂伤害和爆炸泄露风险,像坐牢一样,而对于老古,却食髓知味,甚至喜欢上了这一有机合成在慢慢摸索中突然成功的快感。

把一堆化学原料,按照一步步流程和化学反应原理,完成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的合成反应,然后,实践成品提纯过程,恍如一位“绝命毒师”,在不断挑战自我。

创新的想法,随时跃入脑海,并可立即投入实践,这种从多次失败中获得的成功的快感,让老古沉醉和着迷。

一次,有机合成实验历经几次失败,终于在一个深夜打通后,老古按捺不住心中一万个草泥马飞过的奔腾心情,凌晨打电话骚扰我,分享他的喜悦.

他说这种酣畅淋漓的痛快,真比做爱令人快活,唠叨了半天,把我的睡意驱散,他自己说累了,在电话那头沉沉睡去。

那段时间,有机合成让老古青春再现、活力十足,以解决难题为快事、以攻克关口为目标,忘却了敏姐和林圃对他的围追堵截。

他在大连实验室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为了屏蔽两个女人的骚扰,专注于有机合成,一度把手机扔在宿舍,以至于两个女人都不停打我的电话,让我给他捎去紧急信息。

敏姐电话需要和老古商量的是,儿子小升初上学的事情,是在徐州上,还是去上海上?因为离婚条件里说过,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林圃的电话,简单又委屈,让我转告老古,她怀孕了,让老古给她一个说法。

我和老古也相距千里之外,没办法,被两个女的一次次电话催促,只好电话打到大连苗博士那,让他去实验室,找老古,给两个女人回个电话。

一个老古,面临两个女人、两个孩子,当时有机合成事业刚刚起步的他,将做出如何抉择?

(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命毒师》由美国基本有线频道AMC原创制作,亚当·伯恩斯坦、米歇尔·麦克拉伦担任导演,布莱恩·克兰斯顿、亚伦·保尔、安娜·冈等主演的犯罪类电视连续剧。 该剧讲述了一位普通的高中化学老师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为了给家人留下财产,而利用自己超凡的化学知识制造毒品,并成为世界顶级毒王的传奇犯罪故事。

全剧共5季62集,于2008年1月20日开播,2013年9月29日剧终。2019年9月,该剧被英国《卫报》评选为21世纪100部最佳电视剧,名列第5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