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景是好是坏?最新消息来了!

2023年2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

2022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利于农业生产。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光温水总体匹配,墒情适宜,气象灾害偏轻,气候条件较好。旱稻生育期内,产区大部热量充足,但部分产区遭受强降水影响,灌浆成熟期局地出现“高温逼热”。晚稻、一季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较适宜,但部分地区遭遇伏秋连旱和台风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过去几十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气候变化也非常明显。根据气候变化预估,未来我国气候变化持续存在。”贾小龙说,比如未来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气温仍然表现出增加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强度越强,风险也越大。比如我国中东部地区,2035年前后,类似于2013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变为两年一度的事件,到本世纪末,发生高温事件的风险将提升到目前的几十倍。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也大于平均降水,且变率增强,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中国平均集中降雨呈现期也会从目前的50年一遇变为20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将从目前50年一遇变为32年一遇。另外,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也将持续增加。

贾小龙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仍在加速演进,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变得更加不稳定。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2023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的初步研判,认为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态势。

为此,国家气候中心针对气候形势提出建议:

我国南方地区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

沿海地区还需要重点加强台风的防御工作;

北方地区要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其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西部地区要提高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风险。

来源:综合网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