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
亲历过行业覆灭的中年
与之相关的灰色词汇汹涌而来
你、我、她
躲闪不及、慌然失措、故作坚强
或躺平、或妥协?
或战斗、或重启?

大约是去年的八月。

“清华50岁副教授被辞”登上了热搜。

时下,但凡跟中年相关的辞退、失业、停贷、负债等词汇,极易卷入话题中心。

难道这两年人人都”中年“了?或是时代蝼蚁的宿命?

作为”中年“的一份子,谈谈我们自己。

1.

海子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它既风雨声声,也艳阳如枫

时刻在想,相比我的父辈,我是幸运的,有机会出走,而他们只能在眷恋的黄土地终其一生。

小镇做题家也好,奋力挣脱也罢,城市里有着太多的小镇年轻、中年,甚至老年,不都是为了更好地”衣锦还乡“。

自城市诞生以来,城漂就从未退场过,只不过是换了个叫法。

驻足屋前,望向村口,幻想着城市的繁花似锦,这是少年的我,一心想着离开。

每每开学,脸色凝重,劣质香烟一根接一根地烧个不停,这是中年的父亲,一直为钱忧心。

那时的我暗暗发誓:我不想人到中年,像父亲这般不堪。当挑煤工、伐木工、农抢工……,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中年男人,只能靠出卖苦力赚取他儿子们的学费。

这可能是我“出走”的原动力,我不想重演父亲的人生。

从父亲身上,早就看到了中年的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毕业留京,丢掉了锄头把,成了城里人。

憧憬、热血、灿烂、自信,似乎一切都会理所当然地到来。

因未毕业就已裸婚生娃,一毕业就面临票子、房子的问题,最难的是突然间从学生身份转变成丈夫、父亲的角色,一切都来得太快。

匆促上线,手忙脚乱。

我的北漂就如此铺展开来,一路被动地接受未知,有时候狼狈、有时候惊奇、有时也有过一丝后悔。

为何不等经济条件好点?为何不等先有个房子?为何要把自己的发条上得如此紧?

倒是有了某些方面的”领先“,第一个大学结婚,第一个裸婚生娃,领先同龄人成家至少5年以上……。

早一点体验生活,是唯一可以说得上来的优势,或者是较早地体验年龄段的”危机“。

当我的同龄人在为工作开不开心时,我只想干好别丢了工作;当同事在讨论下班去哪儿喝点,我只想早点回去陪高烧的孩子;当大家在讨论先买房还是先结婚时,我在为孩子的入学东奔西走。

一样的年纪,开始懂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经常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

我出生湘西一个高寒山区,11岁随父母迁往赣南一个小山村,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子,只因那里有田可种,一个不再为吃不饱饭而犯愁的地方,也是一个父亲不惜背井离乡的最好选择,至少能保证让他的儿子多上几年学。

后来,我的学习、生活都在江西。

身在北京,我是回答湖南人还是江西人?哪个都是,但哪个都不是,只能是“看人说话”了。

与自己的弟弟不同,我始终把湖南当做第一故乡,因为那里才是我梦想发芽的地方,是个性发源的地方。

25岁,毕业留京成了父母眼里的“城里人”,北京人眼里的“外地人”。

还未从少年到青年的转换中缓过神,中年悄然来临,这该死的时光,嗖的一下就过了。

最近几年,创业失败、再创业行业(K12教育)覆灭了、疫情来来回回里,我中年“危机”似乎真的来了:接下来怎么办?转型什么方向?负债怎么解决?

这大概就是时下中年人的感觉吗?父亲在我这个年纪,他的痛苦是几分苦,他的迷茫是几多愁?

我之前是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是个传统的从业者,却在2021年做起视频号直播、抖音短视频、兴趣电商,但无一例外地没有结果,甚至被大学某个同学在群里嘲讽(因直播链接发到了群里)。

有些狼狈,有些不堪。

但比起我的父亲,这又算得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创业失败那会儿,寝食难安。

经常会翻知乎里的“创业失败”、“东山再起”、“负债翻身”系列的贴文,也会无意中刷到很多关于中年人的帖子,各种的“惨烈”,也许是中年人最容易与这些词汇有关联。

对其中两个案例记忆深刻:某个生意失败的中年人在腾退自己房子时打扫的干干净净;某个餐饮失败的中年人在西藏想一了百了时,却想着西藏的菜太贵了干起了蔬菜倒卖的生意。

不管真假,这本身就挺有意思。

当我们硬是要把问题往年龄、疫情、经济去归咎的话,眼里处处都是灰色,都是悲观的正确词汇,如“中年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想想我自己,我一个农村出身的,从一个吃不饱饭到有幸读完研究生,一个小时候住茅草屋到现在在城里住着楼房,一个打小没有看过电视到无差别了解外面世界。

我很自足,自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了。

我很自知,比起我的父亲,我这点焦虑就是矫情了。

打小,我的反应要慢半拍,三岁学会说话,至今说话快了也会结巴,上学也要比同龄人晚了三年。所以,我很多时候这么认为,属于我崛起的时刻应该是在后面,只是时间会晚个几年而已。

所以,年龄算个什么,我这个大龄学生,不一样把学上完了,不一样把工作做了。

忘掉年龄,忘掉中年,忘掉危机。

别想,去试,谁说会没好结果呢?

就像我的父亲,他因为背井离乡,才培养出他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