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医保改革的事儿引发了民众热议,特别是退休人员,发觉今年到手的医保款比往年少了,非常不满,武汉等地还出现了退休人员聚集事件。真专家发声听到的人少,也听不大懂。伪专家和带节奏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那么,这次医改到底是怎么回事?谁受益?谁受损?下面笔者为各位揭开谜底。

我国现行的职工医保制度开始于1998年,当时为了鼓励个人参保,国家确定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保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参保人与所在企业缴纳的医保资金划进两个账户。其中,企业缴费部分的70%纳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缴费的30%划入个人账户。按当时的规定,个人账户类似于参保人的活期储蓄账户,里面的医保款可以由个人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支配使用。

退休人员不用缴费,其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每月按养老金的一定比例拨转。

我们知道,医保本质上也是保险的一种,医保机构把所有参保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集中起来统一调配,给那些需要资金治病的参保人使用,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

但商业保险里并没有个人账户这个概念,为什么医保要设置个人账户呢?主要原因就是医保覆盖面广,不仅包括商业保险涵盖的住院报销,还包括门急诊甚至零售药店部分费用的报销,而且后者数量更大,使用更频繁。如果不论大小所有报销流程均仿照住院报销进行,那么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将被海量小额报销瞬间拉满,其它什么事都不干也忙不过来,参保人的体验也只会更糟糕。于是当时就设置了个人账户,这样可以减少大部分报销工作量,参保人也能及时报销,两全其美。

于是,医保资金就形成了两个资金池:划到个人账户里的钱用于平时治疗头疼脑热的“小病”,统筹基金则保障住院和门诊中的“大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两个账户的做法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对于在职人员,多数年轻力壮,不怎么与医院打交道。他们的个人账户就积累了不少数量的资金,特别是那些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往往按最高标准缴纳社保与医保,大量资金沉淀在个人账户里。有些人为了套现,就刷医保卡买药然后倒卖给药贩子,或者在一些路子野的药店里买食用油大米等与医疗无关的生活物品,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而那些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足的参保人,却没有足够的医保资金负担自己的治病费用,只能自费治病,加重了个人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很多慢性病都需要去门诊治疗,如果单纯靠个人账户那点钱,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医疗需求。

但是,如今普通门诊的治疗,能用统筹基金报销的额度和范围又非常有限。

这就造成个人账户负担不起,统筹账户又没有纳入,慢性病人在门诊治病,如同掉进了医疗保障力所不及的一个“坑”里。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把单位缴纳的部分,全部纳入了统筹基金,而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对于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各省份改革的方向基本相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资金,即将单位缴纳的8%中原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计入统筹账户,而职工个人缴纳的2%仍计入个人账户。

这样,今后每个月我们个人账户的钱,会少一大截,少的就是以前企业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那一部分。

对于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划转方式,部分省份按比例划入,每月向其个人账户划入全省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至3%不等;部分地方如广西、湖南、安徽等,按当地数据测算后采取定额发放,向每人每月划入70元左右至120元不等。而此前,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是其个人养老金的5%左右,所以直观感受就是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一块。

根据武汉市医保局数据,新规实施后,武汉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将年均减少1992元。

有人说,国家搞医保改革、降低个人账户划拨额度,是因为三年抗疫搞得医保账户没钱了,要薅老百姓的羊毛。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医保这三年的结余都在几千亿元规模。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当期结余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2022年1-9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当期结余4205.25亿元,预计2022全年累计结存将突破4万亿元。担心医保没钱完全是杞人忧天。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权益置换,即将原来划转进医保个人账户的约一半资金,放入大的统筹基金池,共同提高门诊保障水平。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门诊共济保障将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改革后,门诊里多发病、常见病等过去由个人账户直接支付的范围,将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报销比例50%起步,此外,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疾病门诊费用也将逐步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同时,除了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参保人可以持医院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购药,符合规定的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相应的定点零售药店也将纳入。

以武汉为例,之前在普通门诊没法报销的费用,政策调整之后最低可以报销50%,最高可以报销80%,退休人员支付额度可以达到4000元。这其实就是把以前家家分一点的模式,改成加大统筹,弥补那些真正有治疗需求人员个人账户的不足。

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老年人和基础病患人群。

因为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大病的重点就诊人群,个人账户钱又不多,平时自费结算的压力比那些个人账户殷实的年轻人重的多。

而老年人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基本不会承保,所以只能由国家医保来兜底保障。

那这次医保改革对谁不利呢?

其实并不是账面上少了千把块钱的退休人群,而是那些医保缴纳比例高的高收入人群,以及医疗需求低的年轻人和健康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有人抱怨说拿点药也要去医院,不如以前方便。其实这主要还是堵住滥用医保卡的漏洞,而且也不用每次都去医院,凭医院的处方到指定药店拿药即可。

总结一下就是,这次医保改革通过调整原有医保账户的分配比例与资金使用方式,让真正有治疗需求的人群获益,减少医保资金的滥用,真正实现医保的高覆盖。减少暂无医疗需求人群的闲置资金占用,去解医疗需求急迫人群的燃眉之急,让医疗保险回归其风险共担的本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