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本专栏依据严谨史料写成,为杜月笙历史传记,非虚构类小说

阴云压顶时,杜月笙以负荆请罪,高明一退竟换来了在上海滩英法租界的名声鹊起,赞叹不已的黄金荣终于彻底相信了林桂生的判断,在栽培杜月笙一事上再无半点犹豫。

遵照林桂生的说法,先帮杜月笙成家,再把公兴记交到他手里,旁人有嫉妒也言不出,杜月笙面上也有光彩,黄金荣便亲自出马,到沈家为杜月笙提了亲。

沈老太太见上门提亲的闻名上海滩的黄金荣,满脸都是荣光,她只提了一个条件,自己和女儿是孤儿寡母,女儿嫁过去后,她要跟着过去,意思是要杜月笙养老。

这事简单,又是人之常情,黄金荣当场就应承了下来。

但将杜月笙和沈月英的婚期定下来后,黄金荣的心头还是不免一紧,人情世故这东西不碰手则罢了,一旦碰上,有时候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还要把弓拉得满满的,否则就要落下仁义不够、厚道不足的指责。

因为守财的本性,再顾及众门徒的心理,此时的黄金荣并不想拨一处房子给杜月笙,但抬杜月笙的话说多了,如今又亲自去提了亲,这事就成了不办不妥,最后黄金荣只好为杜月笙在同孚里置办一套房子。

万事俱备,不缺东风。

民国四年,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杜月笙终于在二十八岁时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婚礼。

成家时,报亲恩。

想到这里,杜月笙有些心酸,他的亲恩几乎已经无处可报了。父母已亡故很久了,外婆也故去了,老娘舅一家又是那样的薄情寡义,唯有当初苦守自己一百天,用蛤蟆粪将自己救活的姑母万老太太算是自己在世的亲人。

在强烈的报恩心理下,杜月笙在法租界客栈先租了一间上等的客房,把万老太太接来安顿好后,他又是替老太太买布料,请裁缝,做新衣,又是跑到金店为老太太打金镯子。

然而,当杜月笙把金镯子送到万老太太眼前时,老太太却给杜月笙上了一课。

万老太太对杜月笙说:“月笙,你结婚是件大事,高桥乡下,你的亲眷不止我一个。既然你请了我,也该把他们统统请来呀!你知恩图报对我好,我知道,但你冷了他们,会召来闲话呀。你是个闯大码头的人,背后闲话前头风,你要顺当,不能有这些。”

听了老太太的话,杜月笙第一次迎面体会到了人情世故里的无奈和悲凉。

想到老太太这是一心为自己好,杜月笙说:“我听姑母的,这就把老娘舅一家请来。”

这时,万老太太对杜月笙说:“你要请的可不止老娘舅一家,还有一位嫁到黄家的阿姨,还有······”

说着,万老太太给杜月笙开出了一长串名单。杜月笙看着这长长的名单,回首幼年的苦难,不胜感慨,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世故不是你想讲便讲,不讲它就不存在的。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人朝下走,无限凄凉;人朝上走,尽是沧桑。

杜月笙很无奈,但为了在人情世故上立得住,必须硬着头皮把这些“势利“的亲眷一一接来。

见杜月笙听了话,万老太太很欣慰,但她还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