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佳琪
“养殖业60%的成本来源于饲料,所以新希望致力于将饲料做的更好、更精。”3月5日晚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时代周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饲料、养殖业、食品加工是一环扣一环的全链条,目前食品加工行业逐渐向方便的半成品和成品发展,如何应对挑战是新希望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新希望集团创立于1982年,持续在现代农业领域深耕,已拥有世界第一的饲料产能、中国第一的禽肉加工处理能力,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
刘永好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持续在农业领域建言献策。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永好曾提出《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刘永好带来6份提案,大多与农业相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而如何建设农业强国?刘永好在《建设农业强国积极发挥企业作用,推动打造世界级农业强企》提案中提到:第一、探索科创兴农的有效路径,集中力量解决如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等产业关键技术问题;第二、持续鼓励企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和引导中;第三、创新金融工具对于农业企业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第四,鼓励政府部门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
创新金融工具
农业有明显的周期性,如何解释周期性的特点?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刘永好解释为——当市面上猪的数量少了之后,猪价上涨,农民养猪积极性提高,但积极性提高后,养猪数量增多,猪价随之下降,又会造成农民亏损,农民养猪积极性下降。此为一个周期。
而如何减少周期波动,刘永好认为,企业要处于主动位置,包括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育种等方式降低成本,再通过养殖各环节数字化等方式,减少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而上述均能够对周期的波动有所调节。同时,亦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研发和周期有关的金融产品。
事实上,近些年,针对农业领域的金融产品呈多点开花之势。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有周期性特点,但金融领域并未有可以覆盖长周期的产品类别。
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2021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经历深度亏损,2022年又经历先跌后涨再降的过程,猪价波动剧烈。国家发改委信息显示,2023年1月30日—2月3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刘永好指出,养猪业通常4年一个周期,这4年中赚钱的时候比较多,但亏损的时候也不少。而金融机构大多在赚钱的时候给予支持,亏损时则规避风险。
如何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刘永好建议,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提高企业对农产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
刘永好表示,所谓“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指的是金融机构设计出长周期产品,覆盖4年到5年。
“我们过去多次测算猪周期,波谷时和波峰时差价很大,但将其拉平到一个水平线上来看的话,总体来说,多数企业是盈利的。”刘永好在群访时表示,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时,可以将周期拉长。同时,国家出台支持强农富农的政策,对受周期波动影响的养殖企业和农民,给予如贴息等金融政策,相对可以减少影响。
探索科创兴农的有效路径
刘永好认为,科创兴农会有效推进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但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痛点。
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闵师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兵撰写的《补齐生物农业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文中说道,目前,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足、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不均衡,缺乏重大突破性成果。
同时,当前亦存在生物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生物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滞后等问题。
刘永好认为,农村的生产加工环节,效率相对落后,以养殖业为例,以前是“爷爷咋养,我咋养”,现在规模化的养殖业应该是“科学咋养我咋养”。
新希望方面介绍,在发展过程中,其用生物科技强化生产制造能力,在种业芯片、饲料减量替代等领域获得诸多突破,为解决种业芯片难点、节粮做出贡献。
“我们会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为驱动,集中力量攻坚农业技术难题,其中重点攻坚‘种业芯片’。”刘永好表示,当下,新希望已经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新鸭”,打破了此前我国肉鸭必须依靠进口的桎梏。目前,新希望正在全力攻坚“猪芯片”,己研发出了管理猪只的育种软件“秀杰和普”,在种猪全基因组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热门跟贴